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哈尔滨市委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

  33.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妥善处理劳资纠纷。依法规范劳动合同的签订、履行、变更、终止和解除,推行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基础的劳动用工登记制度,健全上下贯通、覆盖基层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切实建立有效的劳动关系制衡机制。严格落实最低工资标准,进一步完善以劳动标准和工资为主要内容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形成政府主导、行业自律、企业落实、职工监督、举报必查的劳动标准管理新格局。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建立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做好调解、仲裁和审理工作,有效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健全完善用工单位劳动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和工资支付保障金制度,建立行政司法联动的管理制裁机制,切实规范用工单位工资支付行为,坚决惩处各种恶意拖欠工资的问题。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形成覆盖民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新的组织布局,充分发挥工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能作用。

  八、加强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

  34.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群众的安全感。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完善“社区管控、巡逻防控、卡点堵控、单位守控、群防联控”五大网络,逐步建设规范化管理的治安联防队伍,构建起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社区)”创建,落实和完善县乡村屯“四级防范组织网络”和治安承包措施,强化综治维稳中心建设,加强社区警务建设和管理,确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落实到基层。保持“严打”高压态势,深化“打黑除恶”,着力整治突出的治安问题,扫除黄赌毒;加强对枪支弹药、管制刀具、爆炸物品、放射性物品等各类危爆物品管理;加强互联网监管,打击非法活动,封堵有害信息;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破坏活动,严密防范和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的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加强对流动人口和“社会人”以及租赁房屋的管理。加强青少年教育保护工作,加大流浪儿童救助力度,扩展青少年“关爱基地”建设;落实网吧管理“实名制”,禁止未成年人进入。改进刑释解教人员帮教安置工作,开展社区矫正试点。

  35.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和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坚持党委领导、齐抓共管的原则,完善定期排查、敏感期排查、重点问题专项排查制度,建立健全分级分系统的社会矛盾纠纷情报信息共享平台。完善信访、调解、综治三位一体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大调解格局。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进一步加强综治维稳中心和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等基层基础建设,打造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平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初始阶段,全力避免和控制民转刑案件或非正常死亡事件以及由于矛盾纠纷激化而引发的越级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36.加强和完善信访工作,畅通人民群众利益表达诉求渠道。坚持依法治访,加大信访工作责任制落实力度,建立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一岗双责”的领导格局和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完善信访工作长效机制,继续推行双向承诺制度,积极推广信访听证会制度,加大终审认定工作力度。完善闭合链条机制,妥善解决非正常越级上访问题。大力畅通和拓展信访渠道,强化接待窗口建设,建立健全信访信息汇集和预警分析机制,设立领导接待信访专线电话,落实人民来信免邮资绿色通道,开设人民建议征集信箱,辟建互联网受理上访问题平台,把听取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进一步加大协调、督查和督办力度,认真解决区域性、政策性、普遍性的群众联名来信和集体上访所反映的问题,加强政策宣传、解疑释惑的工作力度,防止矛盾激化。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