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善,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已有法律法规贯彻执行不力;二是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严重;三是重大事故应急救援和预防体系还不完善,重大危险源尚未得到有效监控;四是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完善,监管力量不足,监管手段落后,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五是经济增长方式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安全生产基础薄弱;六是安全科学研究和应用水平低,不能为安全生产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撑和保障;七是安全技术培训相对滞后,尤其是矿山和建筑等高危行业和领域,大量农民工得不到培训,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下降,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八是一些地方政府领导和企业经营者对安全生产工作不重视,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安全管理水平落后。
(三)面临的形势
“十一五”期间,随着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全省经济将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越过3000美元。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之间,是工业化加速时期,也是生产安全事故易发期。与此同时,随着全省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石化、冶金、装备制造业等支柱产业和产业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依然繁重,在资源和环境压力加大的同时,从业人员的结构将发生很大变化,尤其是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新的易发事故群体增加,使辽宁这个工业大省潜在安全风险不断积聚,新的易发群死群伤重大事故危险因素增多,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妥善应对新的问题。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紧迫性,积极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遏制事故增长和高发的态势,尽快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二、指导思想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宏伟目标,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以遏制重特大事故为重点,以减少人员伤亡为目标,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目的,倡导安全文化,健全安全法制,落实安全责任,依靠科技进步,加大安全投入,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努力实现全省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
(二)总体目标
到2010 年,基本形成较为完善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技术支撑体系、信息体系、培训体系、宣传教育体系和应急救援体系;重特大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事故总量下降,全省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35%,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比2005年下降25%,职业危害严重的局面得到有效控制,全省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部分安全生产指标达到或接近全国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