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淮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民政局、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淮南市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看,现有社区老龄工作体制难以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老龄事业投入机制缺乏长效性;社会资源整合与利用不够,老年服务业发展后劲不足;养老照料需求与为老服务供给矛盾日益突出,解决老龄问题的社会压力显著加大,对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带来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依据,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坚持老龄事业社会化发展方向,进一步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和社区为老服务体系,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发展,积极落实“六个老有”,不断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基本原则

  1、坚持老龄事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把老龄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和老年人口增长相适应的老龄事业投入机制,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满足老年人多元化、个性化需求。以养老服务为重点,大力推进社区为老服务,扩大社会参与面,扩大老年人的受益面。

  3、坚持老龄事业发展社会化、法制化、制度化。动员全社会力量,运用市场机制,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社会化运作的工作体制和运行机制,既要形成老龄事业发展的法律约束机制,又要建立以财力保障为基础的长效机制,促进老龄事业可持续发展。

  4、坚持关心老年人生活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在提高老年人物质保障水平的同时,加强老年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5、坚持道德规范与法律约束相结合。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完善道德规范,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助老的传统美德。

  三、 “十一五”期间老龄事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总体目标

  到2010年,基本建立相对完善的老年政策法规体系,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城乡老年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适应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为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的老年用品市场,积极推进方便老年人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与人口老龄化相适应的、高效规范的老龄工作体系,进一步营造“敬老、爱老、助老”和代际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目标创造更为有利的社会条件。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