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转变卫生管理理念,优化卫生业务流程。加速推进卫生电子政务建设,开发利用卫生信息资源,架构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和信息系统综合应用平台,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医疗服务,建立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和形成城乡社区“多位一体”卫生信息化服务体系。全省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行政建制乡镇卫生院网上疫情直报率达98%以上;省、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电子政务应用率(含门户网站建设)达75%以上;医疗机构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率达95%以上;城乡社区、乡镇卫生院“多位一体”卫生服务软件应用率达60%以上;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信息化率达85%以上;卫生信息化率(初级)综合指数达到75%以上。
五、进度安排
科教兴卫工程实施周期为五年,计划从2006年到2010年分二个阶段逐步推进。
第一阶段:2006-2007年为项目论证和启动阶段。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确定“科教兴卫工程”实施方案,针对方案提出的各个重点项目制定有效的实施机制。分计划启动第一批建设项目,并在2007年底完成工程建设总目标的50%以上。
第二阶段:2008-2010年为项目建设和考核评估阶段。
重点对第一批建设项目的情况进行中期考核评估,并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展开必要的调研和进一步讨论,不断完善实施方案。滚动开展下一批建设项目。强化各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管理,提高实施效果和实施质量。到2010年底对各个重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验收,对科教兴卫工程的总体建设情况进行终期评估与绩效考核。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实施科教兴卫工程是加快建设卫生强省的重要内容,也是增强卫生整体创新能力,提升卫生综合实力的关键所在。省卫生厅作为实施科教兴卫工程的主要职能部门,联合科教、人事、规财、医政、中医、农卫、妇社、疾控、监督、应急、国合、信息等有关处室共同组织协调推进此项工作。各级地方政府的卫生、财政、发展改革等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根据当地实际,将科教兴卫工程纳入本地区卫生事业发展规划和卫生强市、卫生强县建设指标,落实机构和资金,真正把发展卫生事业的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人员素质上来。
(二)增加投入,完善机制
各地各单位要进一步增加对科教兴卫工程的投入,保证各医疗单位和卫生事业单位科教经费的投入分别占年业务总收入和总事业经费的1-3%,并保持逐年递增。省级财政对科教兴卫工程的部分重点项目设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根据建设项目的性质、内涵、要求,以及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采取不同的补助方式,并根据项目绩效评价情况,结合地方政府、部门和项目承建单位配套资金到位情况,确定补助额度。逐步建立起以政府投入为主导,单位、企业等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保障体系。要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投融资机制和激励体制,面向市场,以需求为导向,加强政策引导,扩大卫生科技教育与社会的联合协作,利用科技信贷等资本市场,建立协作共享机制,实现卫生技术资本、人才资本、产业资本的优化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