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徐州市政府关于印发徐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

第二节 优化生产力布局



  按照“一区、一带、两轴”的生产力布局框架,优化提升以市区为核心的中心集聚区,加快建设沿东陇海线产业带,着力培育沿徐丰(沛)、徐睢产业发展轴,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引导资源配置,积极促进空间形态由中心集聚向轴带延伸和区域集群演变,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 “三核支撑”,做强中心产业集聚区。构筑老城区商贸旅游中心、新城区商务政务中心、徐州经济开发区产业创新中心的“三核”鼎立、互动发展的态势。老城区重点提升完善生活性服务功能,新城区加快建设生产性服务功能,着力构筑辐射力较强的区域性服务业高地和商贸物流中心;突出徐州经济开发区的龙头地位,以产业分工协作为基础,以科技创新为纽带,引领铜山经济开发区和徐州工业园区整体联动,错位发展,加快构筑市域工业发展核心集聚区,着力打造徐州工业经济制高点。
   “一带驱动”,加速沿东陇海线产业带崛起。突出沿线经济开发区、工业集聚区载体建设,加强政府引导,打破行政壁垒,建立竞合机制,实现互利共赢,做大做强沿线节点城市,积极发展重点中心镇,加快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按照点线面依次推进,积极构建江苏新兴的制造业密集带、区域性现代物流网和绿色生态走廊。
  --新沂。以新沂经济开发区为依托,重点发展农用化工、精细化工、硅资源加工和现代物流产业,建成全省重要的农药生产基地、苏北最大的化肥和纸业生产基地。积极发展省际边贸市场,强化苏鲁接壤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流通中心地位。依托马陵山、骆马湖、窑湾古镇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邳州。充分发挥水陆交通的优势,以邳州经济开发区为载体,重点发展林木加工、石膏制品、纺织服装、医药食品和商贸物流业等产业,建设全国最大的板材生产基地、特色农产品综合加工出口基地和苏鲁接壤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
   “两翼推进”,加快发展徐丰(沛)和徐睢产业发展轴。充分依托沿轴经济开发区和重要节点城镇,发挥比较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引导产业集聚,形成合理的产业分工和区域优势,促进产业发展轴快速成长。
  --徐丰(沛)产业发展轴。加强丰、沛协调合作,实现设施共享、联动开发、错位发展。重点建设丰县、沛县经济开发区和沿线华山、敬安、张庄、龙固等重点工业镇。加快发展特色农业、创汇农业,重点发展资源加工、高附加值载能工业,形成煤化工、盐化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特色产业集群,深度挖掘汉文化旅游资源,推进旅游业加快发展。
  --徐睢产业发展轴。重点建设睢宁经济开发区和沿线张集、双沟、王集等重点工业镇,其中睢宁经济开发区主要发展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同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第三节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优化布局、配套成网、提升功能、适度超前”的原则,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强化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综合交通体系。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强化协调发展、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为目标,努力建设与徐州区位优势和交通枢纽城市相适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2010年,市域高速公路网络更加完善,实现市辖县(市)城区半小时进入高速公路网、市区到达相邻省会城市3小时、县(市)到市区1小时、镇到县半小时目标;市域标准等级公路总里程达到1.3万公里,全市港口吞吐能力达到1亿吨/年,观音机场客、货吞吐能力分别达到60万人次/年和10万吨/年。
  --公路建设。继续推进高速公路建设,建成徐州至济宁高速公路徐州段和京福高速公路徐州绕城西段,力争开工建设新沂至宿迁高速公路新沂段,形成“一环两横四纵”的高速路网结构。积极推进国、省道干线公路改造升级,继续推进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建设市域公路运输枢纽体系,建成徐州公路主枢纽汽车客运东站、北站,进一步优化站场布局,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
  --水运建设。以水运主通道建设为重点,积极实施京杭运河湖西航道、邳州至窑湾段“三改二”、徐州城区段标准化改造工程,力争实施徐洪河航道、丰沛运河航道工程,做好徐连运河通海工程前期工作;科学规划布局,整合全市中小港口,重点扩建以徐州港、邳州港为主体的京杭运河水运枢纽,全面提升水运能力。
  --铁路建设。开工建设徐菏铁路徐州段,配合国家完成京沪高速铁路徐州段建设、东陇海铁路徐州段电气化改造、陇海铁路徐州至郑州客运专线建设和徐州铁路枢纽改造工程,改造利用工矿铁路专用线。
  --航空建设。加快完善现有航空基础设施和关键设备的改造升级,积极开拓区域航空市场,增加国内外航线航班,使徐州观音机场逐步成为国内重要干线机场和区域性国际机场。
  --集装箱运输。积极发展多式联运的集装箱运输,建设徐州铁路集装箱专门办理站、集装箱专用港和公路集装箱运输综合站,形成与连云港等周边城市有机链接的区域性集装箱集散中心。
  水资源保障体系。坚持节流开源并重、供给防洪并举,优先保障城乡安全用水,统筹市域防洪保安体系建设。建设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和区域调水工程,加快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继续完善我市东水西送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实施沂沭泗东调南下二期、城市防洪、区域治理等工程,扩大流域骨干泄洪通道,完善区域引排水系,进一步提高流域防洪标准,建成流域、区域、城市防洪相协调的现代化防洪除涝减灾体系,实现从防御洪水向管理洪水的转变。到2010年,区域供水保证率达到90%以上,沂沭泗水系流域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市区中心区和县(市)城区防洪标准分别达到100年一遇和20年一遇以上。
  能源保障体系。合理开发本地资源,积极开发利用异地资源,确保煤炭生产稳定、安全、高效,不断增强煤炭供给能力。积极合理建设大型高效燃煤发电机组,有效整合小热电,鼓励建设具有规模效益的大中型热电厂,加快发展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调整优化电网布局,重点建设500KV徐连输变电工程,新建金山桥、邳州北等变电站,确立以220KV为主网架的电网结构,强化地方供电可靠性。到2010年,本地煤炭产量稳定在2500万吨左右,力争全市发电装机容量达1000万千瓦。
  信息基础网络体系。以构建数字化城市为目标,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综合业务数字通信网(NGN)等信息基础设施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大力整合通信资源,推进“三网融合”,提升徐州信息港基础平台;积极建设电信扩容和移动通信3G网络工程。力争到2010年,全市电话普及率达到80部/百人,固定上网和移动上网用户达到70万户以上,电子计算机普及率达到20台/百人。

专栏3 “十一五”水利设施重点建设工程

  1.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二期工程。主要实施沂河、沭河、邳苍分洪道、中运河等治理工程和骆马湖堤防、湖西大堤等加固工程及黄墩湖滞洪区安全建设工程。
  2.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主要实施刘山、解台、蔺家坝、睢宁、邳州等站和骆马湖水资源控制工程及调水沿线影响工程等。
  3.城市防洪工程。主要实施故黄河防洪工程及丁万河、徐运新河、三八河、云龙湖上游入湖支流及奎河排水区的治理等。
  4.区域治理工程。主要实施故黄河治理工程,湖西、中运河沿线及骆马湖以北等重点洼地治理工程及部分区域骨干河道治理等,继续实施中小型水库、涵、闸、站的除险加固工程,河道清淤疏浚、堤防消险等。
  5.农村水利工程。继续实施县乡河道疏浚、山区水源工程建设、人畜饮水工程、灌区改造工程、节水示范项目等。

第四章 创新经济增长方式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自主创新,提升产业层次,突出发展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培育产业集群,增强竞争优势,推动徐州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第一节 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坚定不移地把发展工业经济作为第一方略,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建立高效、集约型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全面升级。
  做大做强优势主导型产业。按照技术先进、优势明显、潜力较大的发展导向,突出优势主导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围绕提升核心竞争力,迅速扩张规模,壮大实力,引领全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装备制造业。发挥徐工等重点骨干企业的支撑带动作用,大力拓展产品门类,加快发展发动机等核心部件,提高一般零部件配套能力,拓展延伸工程机械产业链条;以中重型卡车、专用车和摩托车等机动车辆为重点,带动零部件关联产业发展,培育机械工业新的增长点;以大型化、数字化为方向,大力扶持建材、煤矿、锻压、环保和农业等专用机械发展;积极培育一批知名企业群体,全力打造全国重要的工程机械生产研发基地、区域性大型建材机械和锻压机械生产制造基地及交通装备制造基地。
  --化学工业。积极顺应我国现阶段产业发展趋势,以煤化工、盐化工和精细化工为重点,高效利用优势资源,突出大项目带动,做强龙头企业,注重产业链延伸;统筹考虑生态环境承载力,规划建设徐州生态型化工产业园,支持新沂、沛县化工园建设,市区、丰沛重点发展煤化工、盐化工,新沂重点发展农用化工和精细化工。积极创造条件,适时发展石油化工。力争建成与沿江重化工错位发展、产业互补的区域性化工基地。
  --新兴产业。以新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和环保产业等为主要发展方向,支持国家级新药工程研究中心建设,迅速扩大重组人胰岛素产业规模,深度开发银杏药物,努力形成全国重要的胰岛素、中枢药物、心脑血管药物生产基地。积极发展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电子衡器、液晶显示器等特色电子产业,加快发展太阳能级硅原料、光学半导体、抗磨、新型建材和纳米超细粉体等新材料,鼓励发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粉尘处理等环保产业。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