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科普示范社区
围绕科普理念、科普组织、科普内容以及科普载体等方面的创新,通过创新成果的应用、创新文化的培育、和谐社区的构建,积极推进建立产、学、研、社结合和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型的新模式,提升社区居民科学素质和创新意识,开创社区科普工作的新局面。
目标和任务:创建30个科普示范社区。
14、专题性科技场馆
完善上海科普场馆的总体布局,围绕《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重点领域与学科布局,建设区域和学科分布合理、展示内容丰富、表现手段新颖的专题性科技场馆,强调其趣味性、互动性、体验性和参与性,并建立向公众开放制度和可持续发展运行机制。
目标和任务:整合各类资源,建设和提升改造30家专题性科技场馆。
15、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
中小学校开展拓展型、研究型、创新型科技教育,形成鲜明的特色,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与创新意识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科技教育的内容和特色在全国、市或区县范围内有一定影响,起到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
目标和任务:培育100所科技教育特色示范学校。
16、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社
高校结合自身特点开展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建立以大学生为主体、创新实践为载体、园区和社区为服务对象的服务机构,通过校区、园区、社区联动,为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提供创新和科普服务,增强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大学生整体科学素质。
目标和任务:建立10个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社。
17、科普场馆旅游示范线
推动科普与旅游的结合,整合、挖掘科普教育基地资源,按照区域分布、专业分布的特点,形成线路合理,特色鲜明,服务优质,深受欢迎的旅游场馆示范线,方便市民在休闲娱乐中接受科学知识。
目标和任务:创建10条科普场馆旅游示范线。
18、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
围绕企业技术改造和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开发,围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眼于企业生产难点的问题,培育与建设节约型企业、创新型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相结合的职工发明创造成果。
目标和任务:奖励1000项职工技术创新优秀成果。
19、优秀科普作品
围绕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普及,创作主题鲜明,内容科学,手段新颖,范围广泛的原创性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