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和任务:培养100名明日科技之星、500名科技希望之星,区县层面培养青少年科技人才5000名;结合课程改革,形成千校百基地一体的运作模式;形成1-2个国内外大型品牌青少年科技活动;搭建开放式、全方位的科技人才培训平台;建设10个青少年科技实践工作站,完善20个青少年科普教育信息网站,组建30支科普传播队伍,建设20个校外科技教育活动阵地特色品牌项目。
10、农民
加强社会主义新郊区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大力发展农业信息化,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鼓励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加强农民培训,提高农民的科学素质、生产能力和经营水平。
目标和任务:建立健全各级农村科技教育、传播与普及服务组织网络;深入实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白玉兰远程教育进村工程”和“百千万专业农民培训工程”。
11、在职职工
围绕科教兴市主战略的需求,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职业技能和技术创新能力,重视职工的群众性创新活动,实施“百万职工科技创新活动与技能登高计划”,开展“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鼓励职工开展职务和非职务发明、创造及合理化建议,培养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和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目标和任务:形成1-2个有特色、长效性面向职工的科普教育活动;组建一支100人的劳模、职工科普讲师团;实施职工创新行动、技能登高计划,推出2000项职工优秀发明项目,评选60个职工科技创新优秀团队,评选20个职工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推进实施职工素质工程,健全和完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相关制度。
12、其他群体
加强对失业、协保人员、来沪务工人员、老年人等群体的知识救助,不断提高这类人群的科学素质,强化各种学历教育、各类文化知识教育和技术技能培训,提高他们择业、从业、再就业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适应能力。
目标和任务:各区县、街道利用各种社会培训机构,对相关人群进行培训,提高其择业、从业、再就业能力;将失业、协保人员、来沪务工人员、老年人等作为社区科普工作重点,并纳入工作计划;各区县在科技节、科技活动周系列活动中要针对各类人群策划与组织1-2个专题性活动。
(四)实施示范专项
本着操作性强、覆盖面广、示范效应显著的原则,启动科普示范专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引领未来五年科普工作持续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