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上海在加强科普投入、落实配套政策、强化科普宣传等方面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建立了以政府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全社会科普投入机制,除政府财政投入科普建设经费逐年增加外,社会其他科普经费投入近3.2亿元;出台了《
上海市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细则》、《上海市科普场馆管理办法》和《上海市科普创作出版专项资金》;资助出版了100多部优秀科普作品,有力地推进了科普环境建设。
(二)存在问题
1、科普理念有待进一步更新
社会各界对科普战略地位、阶段性发展特点的认识与上海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各方面对公众理解科学内涵的了解程度存在差距,科普发展理念需要更新。
2、科普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
管理部门的体制分割,造成科普资源的分散。教育、科技、文广等部门在培育开发部门科普资源的同时,还需通过“交流、合作、共建”等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科普资源效益最大化。
3、科普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科普社会化运作主体缺乏,科普从业人员职业化进程缓慢;科普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科普文化产业有待进一步发展;科普基础设施规模与需求尚不匹配,相比发达国家有一定距离。
二、上海科普“十一五”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以提高市民科学素质为宗旨,立足创新、深化改革、与时俱进,要进一步拓展科普的渠道,提升科普的手段,丰富科普的内容,增强市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要形成以科普能力建设为中心,以重大项目、活动为载体,以完善科普运行机制、优化科普环境为支撑,政府推动、全民参与的科普工作新局面;为建设创新型城市,提升知识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四个率先”(率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率先推进改革开放、率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
(二)发展目标
结合城市创新体系建设,使科学普及成为塑造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手段,成为先进文化的重要内涵,成为实施科教兴市主战略的基础工程。市民科学素质大幅提升,在全国率先达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末的水平;实现人均科普经费在“十五”的基础上翻一番;人均科技类场馆占有率达到每50万人一个;科普内容占广播电视传播内容总量的比例比“十五”期末提高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