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三河汇福粮油物流项目。面向京津和全国食品油消费市场需求,依托三河汇福粮油集团,建设年吞吐600万吨的大型粮油物流中心,扩大农产品的储运能力。项目总投资9880万元,规划占地230亩。
(11)邯郸鼎嘉新型建材物流项目。适应邯郸建成河北南厢区域商贸中心的需要,建设集仓储、装卸、现货交易、货运代理、配送、加工、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商贸中心。项目总投资1.65亿元,总建筑面积7.6万平方米。
(12)邯郸大地长青农产品物流配送项目。依托产业优势,建设农产品展示、交易及加工配送、信息、检验检测、仓储、周转货场等基础设施,扩大当地农产品输出能力,形成南北农产品集散基地。项目总投资1.1亿元,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
(13)廊坊绿龙无公害果菜配送项目。依托廊坊无公害蔬菜基地,充分利用廊坊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建成面向京津市场特别是首都高校,以经营净菜、配菜、套菜、礼品菜等为主,集蔬菜加工、检测、包装、配送、销售为一体的果菜配送中心。项目总投资6600万元,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
(14)承德怡达农副产品配送项目。依托承德绿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重点面向承德本地、京津和海外市场,发挥承德农产品无公害的特色优势,整合承德怡达集团遍布全国的200多家经销网点,加快农副产品仓储配送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 1.1亿元,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
(15)张家口绿色食品物流项目。发挥张北错季蔬菜城、中德合作食品安全链等项目的积极性,利用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面向京津市场,发展以蔬菜、果品和肉类三大产业为重点的绿色食品产业,为生产流通企业提供农副产品的加工、配送、分拣、包装等物流服务。
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一)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
1、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依托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金融、税务、海关、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邮政等行业信息系统,以建立电子口岸、综合运输信息平台和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为突破口,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统一信息采集标准,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机制。政府提供部分启动资金,建设河北物流网综合信息平台,条件成熟后转入市场化运作。
2、 推动企业物流信息化。引导和支持企业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物流理念优化业务流程,开发和应用企业资源计划、供应链管理等管理系统,实现物流管理的集成化和智能化,加快资金周转、降低库存、提高企业竞争力。鼓励和引导企业应用无线阅读识别 (RFID)、 条 形 码 (BC)、 智 能 标 签、 电 子 数 据 交 换(EDI)、 全 球 卫 星 定 位 系 统 (GPS)、 道 路 交 通 信 息 通 讯 系 统(VICS)、不停车自动交费系统 (ETC)等新技术,提高现代物流信息体系的技术水平。立足于物流信息平台,引导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网络系统,实现网络与用户、制造商、供应商、物流企业及相关的银行、财税、商检、海关等单位联结,对物流各环节进行适时跟踪、有效控制和全程管理,全面提高物流服务信息化水平。
(二)推进物流标准化建设。开展物流术语、计量与设施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的普及工作,积极推动托盘、集装箱、各种物流装卸设施、条形码等通用性较强的物流技术和装备的标准化。加快推广普及国家各项物流标准,对国家标准尚未覆盖的领域积极引进和采用国际标准。
(三)完善交通运输网络。
1、加强交通网络建设。以建立智能型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协调发展铁路、公路、航空和管道运输,逐步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多式联运的现代运输网络。
陆路通道。完善公路路网结构,构建 “五纵六横七条线”高速公路网架,大力发展农村公路,改造升级干线公路,加快高速网络建设,形成市市通达高速公路、市县通达高等级公路、乡(镇)通等级公路的公路网络。到2010年,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84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 4500公里。加快铁路改造和扩能,建设和改造重点干线,实施大秦线扩能等重点项目建设,优化路网结构,加强既有铁路扩能提速改造,建设与国铁连接以及为大型企业服务的地方铁路和专用线。依托陆路通道,拓展和延伸运输服务和代理的业务范围,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
海运通道。调整优化港口结构,拓展港口功能,明确港口定位,形成唐山港、秦皇岛港、黄骅港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的港群体系。重点建设曹妃甸港区矿石、原油、煤炭、液化天然气等大型专业化码头,改扩建唐山港京唐港区、秦皇岛港散杂货和集装箱码头,加快建设黄骅港三期工程。增强港口的物流集疏、通关、加工增值等功能,建设一批立足于港口优势、服务于临港产业、辐射周边区域的综合物流园区。
航空通道。合理布局省内机场,发展支线航空。完善改造石家庄机场和山海关机场设施,建设邯郸、承德、秦皇岛 (民用)、张家口等支线机场,基本形成以石家庄为中心的干支结合的航线网络。大力发展国际航空货运和航空快递,拓展航空过境、中转和直达运输等各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