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原则。
1、 整合现有存量,积极扩大增量。在积极整合和利用现有物流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按照 “一线两厢”区域发展布局,围绕重大交通枢纽、经济中心城市、商品集散地和重要生产基地规划新建一批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园区,促进产业集聚。
2、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充分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从满足物流需求的实际出发,注重投资的经济效益。发挥政府鼓励、引导和支持作用,加强组织协调,加大扶持力度,为现代物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打破部门和地区分割,统一技术标准,促进物流的市场化和资源利用的社会化。
3、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发展重点。本着 “统筹规划、适当超前、分期实施”的方针,做好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和项目类别之间的协调和衔接,做到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相衔接,防止盲目攀比和不合理的重复建设。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重点扶持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项目,培育精品,树立品牌。
4、服务主导产业,主动融合京津。现代物流业要为钢铁、医药、石油化工、装备制 造、建材建筑、食品、纺织、信息技术、旅游等其他主导产业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促进其加速壮大,共同成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区域产业格局的主骨架,推动区域特色经济加快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面向京津巨大的物流需求和最直接的消费市场,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努力实现互补共赢。
(三)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省基本建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物流体系,现代物流业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其专业化、社会化、国际化水平大幅提高,全省现代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左右,全社会物流成本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降到17%左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基本建成功能完善、便捷高效、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形成5个以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物流品牌,基本建成十大物流园区和三十大专业物流 (配送)项目,现代物流业成为全省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之一。
三、产业发展重点及布局
着力构建 “物流枢纽城市-物流园区-专业物流 (配送)项目”等多层次、广覆盖的现代物流布局体系,重点建设五大物流枢纽城市、十大物流园区和三十大专业物流 (配送)项目。其中,物流枢纽城市是指在物流覆盖区域内有突出经济地位和综合优势、物流交换量大、物流企业集中的中心城市,它是物流活动高度密集的区域,也是物流发展的重要节点。物流园区是指有多家物流企业和相关单位在空间上集中布局的场所,具有多功能、高层次、强集散、广辐射等特点,在全省有突出地位的社会化物流节点。专业物流 (配送)项目是指依托交通枢纽、生产基地、产业集群和大型商品集散地等进行建设布局,在某专业领域内具有一定综合服务功能的物流企业或物流项目。
(一)五大物流枢纽城市。依据中心城市的功能定位、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等条件,以港口带动、产业推动、消费拉动、交通枢纽联动 等 模 式,重 点 建 设 石 家 庄、唐 山、廊 坊、邯郸、张家口等五个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物流规模较大、市场发育良好的物流枢纽城市,努力建成全国二级、三级物流节点城市。
1、石家 庄 物 流 枢 纽。石 家 庄 市 为 全 省 政 治 科 教 文 化 中 心,全省重点建设的首善之区,中心城市人口规模207.6万人,2010年将达250万人;是全国二级铁路枢纽和京津冀三大铁路编组站之一,铁路货运量居全国第三位,公路客货运量居华北第三位,是全国25个公路主枢纽城市之一;城市工业以医药、纺织、食品主导型加工制造业为主,是辐射华北南部、影响中国北方的商贸中心,商品市场成交额居全国前十位。
依托石家庄市交通便利、人才集中、产业发达等比较优势,发挥其商贸经济发达,各类商品市场数量多、规模大、辐射面广的作用,围绕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医药、电子信息和通信装备、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现代商贸等物流需求易于释放的产业,以培育第三方物流为重点,以基础设施、信息网络和优惠政策为支撑,加快建设国际物流园区和商业物流、医药物流、农产品物流、中储物流、航空物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物流等六大物流中心,增强现代物流业辐射能力,扩大现代物流业发展规模,构筑起适应跨国公司全球经营战略需求的国际物流体系和多样化服务的市域配送体系,增强对国内外市场的辐射功能。
功能定位:华北重要商埠和陆路交通枢纽,努力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和全国二级物流节点城市。
2、唐山物流枢纽。唐山市是钢铁、建材、能源、化工和机械主导型重化工业城市,建成区人口规模138万人,2010年将达185万人。曹妃甸深水大港的建设,标志着唐山市即将成为中国北方地区国际性能源原材料运输枢纽港,承担起能源原材料海路运输的主通道和战略物资中转物流中心的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