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重点产业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示范
研究开发煤-电-铝、煤-电-铜、煤-电石-聚氯乙烯、煤-焦炭-冶金等领域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并在自治区重点企业进行应用示范;开发加工番茄-番茄酱-番茄制品、葡萄-葡萄酒-保健品等综合利用新技术和新产品,提高附加值,延长产业链。
(四)高技术领域
22.维、哈、柯等多语种软件开发及应用示范
重点开发和完善我区信息化迫切需要的维、哈、柯等多语种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办公平台与校对系统、辅助翻译与电子词典软件、文字扫描系统、电子邮件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多媒体教学课件系统、新闻采编系统、语音识别与合成系统、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等,在少数民族集中的区域开展应用示范,不断扩大应用范围。
23.重点行业应用软件开发
重点开发:风能资源评估、风电场优化设计、管理和运行监控软件;交通运输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系统、水资源调度和综合利用系统;矿山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天然气管道安全监测系统;企业电子商务和物流管理系统;重点行业电子政务系统。做好应用软件的示范推广。
24.数字农业技术开发与示范
应用卫星定位、遥感、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建立农业管理决策支持和控制系统。通过系统集成,建立定量决策、智能控制、变量实施的数字农业精准生产综合集成应用软件平台,包括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系统、主要农作物栽培的专家系统、节水灌溉控制软件系统、农田土壤养分管理与推荐施肥系统软件、病虫害监测信息处理软件、棉花遥感监测信息处理系统的引进与本地化。建立精准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并进行一定规模的示范。
25.家畜繁育新技术开发与应用
通过家畜精子分离鉴定、单精注射及早期胚胎性别鉴定和染色体移位或缺失及活体采卵、体外受精、体外培养、玻璃化冷冻等的优化研究,建立家畜高效育种和繁殖技术体系,提高胚胎工程效率。使胚胎移植成功率提高10%~15%,降低成本20%以上,性别控制准确率达90%以上。
26.先进制造技术及装备的开发
研究交流、直流输变电新技术,开发超导、超高压、大容量、智能化输变电设备新产品;研究开发短电弧等新型电火花加工技术和设备,实现规模化生产;引进激光切割、等离子焊接、五轴以上加工中心等先进装备,提高我区精密机械加工水平。
27.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和产品开发
以农作物及其秸秆、城乡垃圾为主要原料来源,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和物理气化技术,将生物质能转化为可燃的气体、液体或耐燃高密度固体燃料。采用生物质热裂解技术和设备,将生物质能转化为技术经济性能较高的液体燃料。
28.新材料开发及产业化示范
开发从盐湖提取钾、镁、锂盐后的母液中提取铷铯的新技术,制取初级铷铯盐(硝酸铷和硫酸铯),并研究开发高纯铷铯金属、高效油气钻井剂甲酸铯、单晶和5N碘化铯等系列产品;开发氧化铍、铍铜合金、微晶玻璃等生产新工艺,提高矿产品附加值。开发高压箔环保型腐蚀工艺;改进铸造工艺,开发密度均匀的高纯铝硅合金;研制高线性铝延伸产品的新品种。
开发纳米材料的低热固相制备技术;开发光致变色功能材料的合成工艺、技术,生产新型光致变功能材料产品;研究磁载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开发无机、有机复合纳米结构材料的合成工艺和新产品;开发高纯蒙皂石和药用蒙皂石新产品。开发新一代改性沥青、道路重胶沥青、阳离子沥青防塌剂乳胶等产品。
(五)社会发展领域
29.重大疾病、高发病、地方病的研究与防治技术开发
开发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代谢病等重大及高发疾病,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鼠疫、布氏杆菌病、包虫病、禽流感等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新技术和新方法。加强对城市、农村等不同社区、不同模式疾病综合防治技术和老年性疾病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30.新药研制
以新疆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为原料,开发新药。建立和完善新疆大宗中药材生产体系、药物研究开发体系。开发生物工程药物、医药制剂和创新仿制药物。加强现有药品的二次开发。提高传统少数民族医药理论。
31.生态恢复与生态产业技术开发
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绿洲发展的关系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提出绿洲水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合理利用的对策和措施;针对绿洲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建设绿洲及确保绿洲生态安全的途径,研究制订生态建设区划,建立多种类型的生态产业综合实验示范区。以“两河两湖”(塔里木河、伊犁河、博斯腾湖、艾比湖)流域、绿洲边缘、公路铁路沿线和大中城市为重点,加强流域治理、生态恢复、环境保护的研究与开发,为保护和利用具有新疆特色的生态资源提供科技支撑。开展技术示范,建成高效生态草业、药业、林果业、旅游业试验示范区各1个。
32.城市与工业污染防治和废弃物资源化技术开发
开展大气污染物来源、污染机理及治理研究与技术开发,建立环境质量标准和技术支持体系,开发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及设备;开发工业与城市污水和固体废弃物处理及资源化新技术、安全饮用水供给技术、受污染水体修复技术等;提高大宗污染治理关键技术与设备的工程化、成套化能力。
33.食品安全技术及检测技术系统开发
开发二恶英、多氯联苯和氯丙醇的痕量与超痕量检测技术。建立快速、灵敏、特异的检测食品中黄曲霉毒素、伏马菌素及中毒控制中常见毒物的快速检测技术,并形成完整的检测方法。开发病原微生物的监测和控制技术。重点开发农药、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多残留检测与快速检测关键技术,提供农药、兽药残留量的快速筛选检测方法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检测试剂盒。建立食品安全监测、预警和控制技术共享平台。
34.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系统的技术开发
研究鼠疫、包虫病、出血热、森林脑炎、莱姆病、黑热病等主要自然疫源性传染疾病的分布、疫源地结构和活动规律,研究人类感染的危险程度和感染方式,提出重大传染病监测、预报、预防、控制等方面的技术方案。开发职业性危害疾病的预防、控制和综合防治技术。为构建和完善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快速应急反应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35.人工影响局部天气的技术开发与装备研制
开发人工增雨、增雪、防冰雹等新技术,研制新装备,积极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增加水资源量,减少自然灾害给农牧业生产带来的损失。
(六)基础性研究领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