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安全。加强重大疫病的研究和监测、评估、防治技术开发,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构建快速应急反应系统提供科技服务。开展同食品安全相关的快速检验检测技术开发。
--其他领域。在交通运输、通信、金融、科技中介等服务业的相关领域,加强研究与开发工作,推进高新技术的应用,提高服务业的技术水平。科学规划旅游业的发展,开发各类旅游资源、特色旅游产品、旅游区生态环境与古迹文物保护技术。
(六)加强基础性研究
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重点在同新疆优势自然资源和特殊生态环境密切相关的学科和领域开展定向性应用基础研究。
--生态环境演变与调控研究。深化山地-绿洲-荒漠生态系统的研究,重点研究绿洲生态系统安全及其动力学机制。从生态系统同水资源转化和水盐运移的角度,深化对荒漠化、盐渍化的认识,为水资源的开发、流域治理、生态改善、环境保护和绿洲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矿产资源的成矿、成藏机理研究。研究我区及邻区矿产资源的成矿条件、机理和规律,研究油气资源形成、运移和储存的地质条件及分布规律,发展大陆地质科学,为寻找大型、超大型矿床和油气田提供理论指导和预测手段。
--特殊环境的生物资源研究。围绕本区特有野生植物、野生动物和微生物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这些资源的种群、存量、生物功效成分及其基因结构,建立特殊环境下生物基因库,探讨野生生物(特别是药用植物)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
--地区性特高发疾病的分子生物学和药物作用机理研究。探明地方病、特高发疾病的流行现状、环境影响因素及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其作用的机制。研究其民族易感性的遗传学机制、环境因素对基因变异的影响及致病机理。开展特有中药、少数民族药功效成分及其作用机理研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中药、少数民族药基础理论与方剂配伍理论的研究,以及维吾尔医学、哈萨克医学基本理论的研究。
(七)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按照“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社会共建、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集成,加快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坚持平台的“硬件”建设同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相结合、平台的重点建设同科技发展需求相结合、政府宏观调控同市场机制相结合、平台建设计划同科技项目计划相结合、自主发展同与区外合作相结合、公共财政重点支持同社会共同支持相结合的原则,整合与集成现有资源,用增量投入激活存量,优化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布局和配置,建立竞争、有序的发展环境,提高利用效率,形成上下联动、左右协作、内外衔接、共建共享的格局。
--研究开发平台建设。加强现有1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的软硬件建设,增强其科技创新能力;在石油化工、生态环境、医药卫生、特色农产品加工等领域新建若干重点实验室,争取1~2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发展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增强现有10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研发和孵化功能,在电子信息、环境工程、建筑材料等领域新建若干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条件的要争取发展成为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科学仪器设备协作共用网,对大型仪器设备实行协作共用。增加投入,解决仪器设备数 量少、档次低、设备不配套的问题。
--科学数据与实验材料共享平台建设。对有区域特色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人类遗传、生物标本、矿石化石标本、活体实验材料等资源进行搜集、保藏、保护、数字化加工和共享。重点整合和完善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立实验动物集中生产供应基地和实验动物标准化引种、饲养、供应、质检一体化的服务体系。建立分级分类的科学数据库和科技文献、信息、网络服务体系。开发科学数据采集、存储、处理与分发的技术,实现数字化、可视化、网络化和信息共享。
--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对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实行有效整合和资源共享,加强科技成果、人才、科技信息、技术市场服务体系的建设,在有特色的产业及领域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重点在种植业、养殖业、特色林果业、节水灌溉设备研制、清洁能源利用、煤炭转化、有色及稀有金属材料开发、新型建材、新药与少数民族药等领域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及培训基地。
--高新技术产业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发建设高新技术园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研究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发展新模式,开发应用高新技术工业园区电子政务系统;建立科技生产力促进网络系统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提供公共服务的平台,促进重点领域科技企业的孵化发展。
五、重点领域及优先主题
在统筹安排主要任务的基础上,对重点领域及其优先主题进行规划和布局,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紧迫问题提供全面有力支撑。
(一)农业科技领域
1.新品种选育及繁育
品种引进和自主培育相结合,应用系统选育、杂交改良、辐射育种、太空育种、细胞融合、基因转导和分子标记等手段,培育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作物、畜禽鱼、林果等优质、高产、抗逆新品种60~80个,并获得新品种保护权30个以上。开发主要农作物的定向杂交育种技术、规模化制种及繁育技术和种子综合加工技术。
--选育优质、抗病虫、抗寒、耐盐碱、高产的水稻、玉米、小麦(包括专用小麦)、豆类新品种。
--选育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的陆地棉、长绒棉、彩色棉新品种;选育高产、抗病、含糖量16%~18%的甜菜常规种、杂交种、遗传单粒种;选育优质、高产、抗病虫的油菜、红花、亚麻、胡麻等新品种。
--选育优质、抗病、耐贮运的葡萄、甜瓜、西瓜、苹果、香梨、红枣、核桃、杏、石榴等瓜果新品种。选育早中晚熟配套的加工番茄新品种。
--培育具有速生丰产、抗旱、耐盐碱、抗风沙等性能的用材林、防护林和园林绿化的乔灌木新品种。选育蛋白质含量在20%以上的高产优质饲草以及适于干旱、半干旱区的草坪草新品种。
--选育超细型细毛羊、绒山羊及肉牛、肉羊、禽类新品种。对优良地方畜禽良种进行提纯复壮。
--通过优良鱼种的引进和驯化,筛选出适合新疆生态条件的优质鱼类新品种。
2.设施农业技术开发
对设施建造、品种选择、栽培管理,以及无公害、绿色生产的相关技术进行集成,建立健全蔬菜、瓜、果、花卉等设施农业生产技术规范,提高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
3.优质畜产品产业化关键技术开发
利用胚胎移植、冻精配种等技术,加速地方品种的改良,提高良种质量,建立和完善良种繁育体系;加强草料的生产、调制及饲养技术开发与示范,建立健全科学饲养技术体系,促进我区优质畜产品基地建设。培育肉、乳、毛、绒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引进和开发加工新技术、新装备,创建新品牌,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