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通知

  --坚持以人为本。把不断满足各族人民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科技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使广大群众分享现代科技文明的福祉和新的发展机会。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把发现、培养、凝聚和用好各类科技人才作为科技工作的基本要求,把营造有利于科技人才成长和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作为科技管理的根本任务,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任用和激励机制,逐步形成保障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和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风尚。
  --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围绕科技兴新进入强化实施的需要,继续推进和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同经济体制改革的协调,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形成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长效机制,解决全区科技发展的结构、布局、效率以及为社会服务的功能问题,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全面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建立符合科技自身发展规律和市场要求、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坚持优先发展面向优势资源转换的科学技术。强化优势自然资源相关学科和领域的科技创新,形成具有区域特色和战略影响力的科技优势,提升科技供给能力,促进优势资源产业发展并带动其他领域科技进步。要把更多的科技资源集中到同优势自然资源密切相关的学科和领域,选择区域发展中的重大科学问题,深入开展定向性应用基础研究;围绕优势资源产业发展的技术需求,大力组织协作攻关并争取突破。
  --坚持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大力发展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先进技术,开发关键与共性技术,实现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加快培育产业和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用高新技术改造和优化产业技术基础。要以重大战略产品为导向,实现关键技术和工艺的突破、相关技术的有机融合和集成创新。要加快高新技术的产业化,用高新技术扶持新兴产业的成长。要把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的有机结合作为技术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对引进技术在消化吸收基础上的二次开发和组装配套作为新疆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并以此获得后发优势和实现产业技术的跨越式发展。
  --加强对统筹发展的科技支持。一是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把更多的科技资源导入农村,促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为农村经济发展开拓新领域,为农民增收寻求新来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二是大力开展区域科技经济合作,加强科技扶贫工作,对贫困地区给予更多的科技支持;三是加强对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的科技支持,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加强关系人民生活和健康的医药卫生、计划生育、生产安全、社会公共安全等方面的科技攻关;四是加强同区域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的科技工作,特别是生态环境领域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生态、环境相适应和协调;五是拓展国内、国外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
  --扩大开放和加强科技合作与交流。切实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依托新疆西向开放的地缘优势和沿边沿桥开放的格局,发挥新疆在东西双向科技经济交流中的通道和载体作用,积极开展科技合作与交流,吸引国内外的科技力量参与新疆大开发;加快建设国内外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基础条件平台,营造良好的科技合作与交流环境,完善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管理制度和知识产权实务规范,使新疆成为学术交流的桥梁、技术转移的渠道、科技合作的基地。
  (二)主要发展目标
  到2010年,新疆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科技兴新逐步进入强化实施阶段,重点资源产业实现技术的跨越发展,在改善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上取得较好效果,科技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有力的支撑。
  --综合科技实力达到全国中等以上水平;多民族的科技队伍结构和布局趋于合理,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科技资源得到初步的系统优化和有效利用。
  --产业总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主要行业技术与装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部分优势企业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形成解决重大生态与环境问题和防治地方病、特高发疾病的研发能力,为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各族群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与服务。
  --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等领域,取得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开发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增加值的比重、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商品出口额的比重均达到5%以上。
  --逐年提高科技拨款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5%;工业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开发经费占年销售收入的比例分别达到1%~2%和5%以上。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与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基本形成共享机制和相应的服务系统。一批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主要任务
  (一)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
  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业科技发展要以农业优质、高产、高效及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为目标,以新品种选育、高效种养技术、疫病控制技术、农业节水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的开发为重点,农业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着力解决促进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优质商品棉基地、优质商品粮基地、优质畜产品基地、特色林果产品基地建设提供引导和支撑。健全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培育农村科技服务中介机构,着力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农业科技服务向多元化、专业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利用,培育一批优良品种,“十一五”时期使主要农作物品种更新1次,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加强主要农作物栽培模式研究和关键技术的开发,加快农业技术成果的集成应用推广;加大对先进农业装备的引进与开发力度,提高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加强农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开发;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的绿色食品新品牌。
  --加强以“良种、良养、良料”为中心的养殖技术开发,使良种率达到80%以上。加快畜禽、水产、饲草料新品种的引进、培育、推广和饲料、饵料加工、调制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加大农区畜禽集约化养殖技术、草地植被恢复技术的开发与应用。重点推广奶牛、肉牛、细毛羊、毛肉兼用羊的优良品种快速繁育技术和科学饲养技术。加强以重大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为主的畜禽疫病的研究与防治技术开发,完善畜禽疫病防治技术体系。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