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强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1、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整合,形成具有我省特色的农业农村信息资源体系。统一规划,统筹全省 “三农”信息资源库的建设,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省、市、县三级共建共享数据库和全省农业信息资源目录体系,逐步形成全省共享的农业农村基本情况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农业监测预警、农产品和生产资料市场监管、农村市场与科技信息服务等系统和农业专家智能咨询、农产品价格、农产品网上推介等应用系统的开发利用。采用图、文、声、像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整合和利用涉农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科技成果及信息资源,形成具有权威性、实用性和时效性,贴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农业信息资源库。
2、力推进县域特色农业经济信息化。结合我省县域农业经济发展特点,按照需求主导、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农产品贸易市场、农业产业化基地、农业合作组织、农村经纪人的价值链带动作用,推广 “公司+基地 (合作组织、经纪人)+农户”的服务模式,通过信息化手段把分散的资源和农业企业、农贸市场、农业经纪人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和定单农业的发展,形成产业化经营,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协调发展。通过推进县域经济特色网站建设,有效地扩大我省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拓宽市场渠道。到2010年,形成50个具有品牌效应的特色网站。
3、持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农村和县域经济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推进县域经济特色产业聚集地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鼓励国内外软件供应商、设备制造商和信息服务商参与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规范和完善公益性信息中介服务,从而有效的提高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4、照 “集中、统一、规范、高效”的原则,完善省、市、县三级网站体系,突出农业门户网站、行业专业网站和地方特色网站建设,建成 “服务便捷、功能完善”的农业网站体系,优化网络结构,增强网络应用服务能力。
5、筹城乡发展,实现农村经济信息化与城市信息化的适度对接。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大中城市区域科技、市场信息中心的作用,促进城市信息网络系统向县、乡、村延伸,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产业发展对周边县 (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通过信息网络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城乡信息共享,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三)加强信息技术推广应用
1、导和鼓励电子信息技术企业积极研发和推广适应农村特点、方便农民使用的各类信息产品和信息应用系统。依托省农林科学院、河北农业大学、软件开发和服务企业开发农业和农村信息技术应用急需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积极推广相关信息技术和信息产品,促进农产品市场、农产品质量安全、动植物检测、疫病监测预警等体系的建立健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