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地质工作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围绕市场需求,加大省内地质找矿力度,充分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拓展省外和国际勘查市场,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资源供给能力和保障水平。二是坚持突出重点。加强国家急缺和省内优势矿产勘查,增加矿产资源储量。超前部署、统筹安排开展地质勘察工作,不断拓展地质工作服务领域。三是坚持完善体制。建立政府、国有地勘单位、矿山企业和其他投资者在地质调查、矿产勘查、地质环境保护、资金投入等方面合理分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四是坚持依靠科技。促进地质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大力推进地质科技自主创新,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的现代化步伐。
二、明确重点,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和地质工作服务功能
(四)加强基础地质工作。系统开展苏锡常地区、宁镇扬地区、东陇海地区徐连经济带浅覆盖区新一轮1:25万和1:5万多目标、多学科、多技术的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遥感地质、环境地质等综合地质调查。进行宁镇、宜溧、宁芜、徐州、连云港等重点成矿区带远景调查和潜力评价。开展 1:1万矿产资源数字化立体编图和成矿预测。逐步开展连云港、盐城、南通市沿海地区海洋和海岸带资源综合地质调查。深入开展主要农业产业带的农业地质环境和基本农田土地质量调查评价。全面提高地质研究和科技水平,为矿产资源规划利用、生态地质环境保护、城市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预警等提供基础地质成果资料。加快建立和完善地质资料图文数字化更新机制,为社会提供便捷、有效的地质信息服务。
(五)突出能源矿产勘查。积极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新一轮石油天然气地质勘查与评价,提高苏北盆地的石油资源保障程度,力争取得南黄海、下扬子碳酸盐岩油气勘查重大突破,提交接替资源和新的整装油田。加大煤炭资源勘查,重点加强现有矿区外围、矿层延深、推覆地质体之下、苏鲁豫皖交界空白地区等主要勘查潜力区的找矿工作,规划提交至负1200米及有成矿条件的负1200米以下深度10亿吨煤炭资源储量。系统总结我省地热资源勘查经验,应用地球物理组合方法,解决不同地质构造、热盖储基本条件,加快全省地热资源调查与开发和梯级利用进程。开展徐州丰沛铜、苏南等地区煤层气资源潜力调查,研究煤层气赋存条件、成矿富集、评价利用及采集技术,拓宽能源勘查领域。
(六)加强国家急缺和省内优势矿产勘查。根据全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地质勘查专项规划,按照立足优势、攻深找盲、突破重点的原则,开展新一轮矿产勘查,重点加强规划确定的17处找矿远景区以及铁、铜、铅、锌、钨、钼、锡、金、银矿等重要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力争在硫、磷、锶、金刚石矿资源勘查方面取得突破,统筹做好钽、高岭土、凹凸棒石、陶土、膨润土、岩盐、芒硝、石膏、水泥灰岩、白云岩等优势矿产资源的远景调查与评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