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立社会信息搜集系统。向商务主管部门、协会组织、社会性网站、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新闻媒体等搜集各类市场信息,并进行分类、加工、储存,以便查询、检索和利用。
2、建立专项调查系统。就难点、重点、热点问题,以问卷、专题、报表等调查方式向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调查,并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储存,以便查询、检索和利用。
3、建立专家评估系统。就热点、难点问题,征求专家意见,汇集各方专家在不同时期对某类具体问题的看法,对某些数据进行估测,并加工、储存和分析,以便查询、使用。
4、建立市场信息分析系统。及时、准确分析商品市场运行和供求状况,建立6大 “信息品牌”:加强市场动态分析,加强市场专题分析,加强市场综合分析,加强流通经济运行分析,加强商品供求分析,加强市场预警分析。
5、建立规范的信息发布机制。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形成完善的市场信息服务平台,为政府部门、广大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公共信息服务。及时了解社会信息需求,以市场运行快报为载体,及时将整理、加工的市场信息上报各级领导决策参考;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及时发布市场信息,为广大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提供公共信息服务。
(四)建设商品质量网络监管系统。
1、建立重要商品电子监管网络查询系统。加强与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络系统衔接,综合利用产品质量电子监管网络资源,不断扩大丰富商品质量查询信息库内容,重点涉及电子监管行业及产品名录、电子监管网络终端配置情况、电子防伪条码使用基本情况、电子防伪产品市场流通情况等内容,通过方便便捷的查询系统,推广电子监管网络使用范围,为消费者消费安全产品提供检索服务。
2、建立我省知名企业和商品信息服务系统。按照国家 “品牌万里行”活动工作要求,开展我省流通领域品牌万里行工程工作。选择列入国家和我省的知名企业和商品品牌,建立知名企业和商品品牌查询系统。选择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监测范围的企业及商品,建立重点监测企业和商品信息查询系统。
(五)建立现代商品市场建设监管系统。
1、建立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监管系统。将省、市、县三级城市商业网点建设规划通过网络向社会公布,对网点规划的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监管,促进社会资源配置,避免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
2、建立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网络监管系统。逐步通过对连锁经营企业总部、配送中心的监管扩展到基层店的电子监管,建立农村现代流通网络监管系统,为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信息服务。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