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推进教育信息化,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建设覆盖全省高校、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推进中小学“校校通”试点单位加快接入省教育科研网;整理、分类、加工、充实各种数字化资源,建设数字图书馆,形成交流便捷、优质、高效的教育资源共享体系,为教师、学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实用、可靠的教学信息及咨询服务;构建多层次、多渠道的自主网络学习平台,开展网上科普和远程教育,为建立学习型社会提供信息化手段。实施校校通信息化工程等。
3.加快公共卫生信息化,提高医疗服务水平。重点建设和完善覆盖广泛、反应灵敏、高效通畅的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加强传染病和疫情的监测、分析、防控和救治;建立包括基础卫生资源综合数据库等在内的公共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大中型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学影像系统,实现医院数字化;开展社区医疗和农村远程医疗试点,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实施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及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公共卫生管理数据库、数字医院工程以及社区、农村卫生院医疗信息化工程等。
4.加快文化领域信息化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加快广电传媒、出版、演艺、旅游等文化产业和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文化事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加快动漫、数字音频与视频、移动通信内容服务等新兴文化产业的发展。发展先进网络文化,弘扬河南文化价值观,重视互联网对文化创作传播的重大作用,加快我省文化信息资源的开发,促进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旅游信息资源的开发,打造精品,促进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实施“金版”工程、“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博物馆”工程、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工程等。
(三)紧紧围绕提高执政能力,积极稳步推进电子政务建设
“十一五”期间,要以政府的核心业务流程为主线,以政府业务流程改造和优化为重点,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目标,加强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综合监管和宏观调控信息化建设,提高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公共服务能力。
1.建设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传输网络。重点建设全省统一的省、市、县三级传输网络平台,构建省电子政务内网、外网系统;建设内、外网网络管理中心及相应的安全保障体系。
2.建设全省电子政务内外网应用系统。建设信息交换、综合业务管理应用支撑系统;建设政府综合门户网站、机关业务管理系统、公众综合信息服务系统、政府应急指挥系统、信用系统、审批服务系统等外网应用系统,实现政务公开、信息发布、业务管理等职能;建设包括各级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公文交换系统、涉密机关业务管理系统、内部审核办理系统等内网应用系统。
3.建设全省基础性重点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全省基础性重点信息资源数据库,充分发挥信息资源的作用。重点编制全省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信息目录和信息交换体系,建设综合文档库、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等一批基础性重点数据库,集聚和丰富政务信息资源,为政务内、外网的正常运行提供支撑和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