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信息化改造、提升服务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推进交通信息化,以构建“智能交通”为目标,重点建设覆盖全省的各级交通信息传输平台和多媒体网络平台。建设高速公路网络管理信息系统和道路客运信息服务、货运信息服务、维修服务、运政管理信息网络系统,实施全省公路收费“一卡通”工程等。
继续推进金融信息化,重点建立金融信息共享平台,及时交流和发布各类经济金融信息,提高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网上银行、电话银行、手机银行,建设完善支付体系和用户系统,实现金融部门之间互联互通。实施中原城市群金融票据直接交换和同城结算工程等。
加大信息资源的开发、应用及产业化,培育信息服务业。挖掘、开发、整合各种信息资源,建设农业、林业、水利、工业、交通、能源、通信、环境等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政府决策、法律法规、人力资源、财税贸易、金融证券、外资外汇、科技教育、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等宏观信息资源库,社会生活、历史文化、城市设施、交通信息、卫生医疗、劳动就业、气象服务等公共资源信息数据库。实施信息资源数据库工程。
积极培育信息市场,促进信息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建设以公益数据库为基础,以提供普及服务、取得普及效应为目标的社会公用信息服务系统;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中介组织紧密结合业务应用,投资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信息窗口,研发市场运营商业性信息产品;推进投资咨询、法律顾问、财会服务、金融服务、市场调查、会议展览、交通运输、技术咨询和各类中介等服务行业的信息化进程,加快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和商品化进程。加快建设网络信用体系、认证体系、标准体系,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和能力。
重点发展专业性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开展电子商务,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充分发挥中原地区商贸集散地的区位优势,依托现有网络基础,搭建和完善粮食、特色农副产品、农资、建材、电器等商品领域的专业性电子商务交易平台,服务中原、辐射周边、网络全国,降低买卖双方的交易成本,提高相关企业的快速反应能力,促进省内物流、资金流的合理流动,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实施电子商务工程、物流信息化工程等。
(二)紧紧围绕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信息化“十一五”期间,要加快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城市服务、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领域的信息化步伐,提高社会公共服务的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1.加快城市信息化建设,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建设涵盖医疗、社保、公积金等业务的便捷有效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人口、户籍、交通、治安等各个专业系统互通共享的公共安全保障信息系统,包括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城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城市应急指挥系统、城市环境动态检测系统等在内的城市管理应用系统,煤、水、气、电等城市生活基础条件的信息系统等,提高城市的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选择基础设施较为完备的社区,完善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就业指导和生活救助服务体系,开展数字社区的试点,通过信息网络有效、便捷、低成本地提供社区公益性服务和便民服务,并逐步推广。充分利用移动信息技术加强城市的现代化管理,发挥城市信息化的带动作用,增强城市的服务功能。实施数字城市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