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方向,促进服务业全面快速发展。以优化结构、扩大供给、提升产业竞争力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现代和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不断提高服务业比重和吸纳就业能力。
坚持统筹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城乡区域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优化消费结构、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和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建设,推进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稳步发展棉花、油料、烟叶等大宗经济作物,积极发展果蔬、花卉、苗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实现连片开发、规模经营,加快特色农业发展。优化林业结构,推进造纸速生林基地建设。
(五)大力发展养殖业。进一步优化结构,扩大规模,提升质量,提高养殖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加快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支持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加快规模化养殖场发展,提高集约化发展水平。加强水产良种基地和优质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推广生态、健康的养殖技术,发展名优特水产品。
(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拉长农产品生产加工链条,完善农产品流通体系,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建设专业化、规模化原料基地,建立稳定购销关系,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支持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水平。
(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体系,加大农业科技研发、引进和推广的投入力度。加快建设一批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园区,搭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平台。大力发展农业高新技术,努力在新品种选育、生物农药研制、基因工程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突破。积极推广节水灌溉、保护性耕作、生态农业建设等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健全农产品安全监测和质量认证体系、动物防疫检疫体系。
三、加强基础产业和设施建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