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节约和安全生产成效显著。国有重点煤矿节能状况得到改善,资源回收率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55%。电力生产和运行节能效果明显,火电机组供电标煤耗达到390克燉千瓦时,五年降低25克燉千瓦时;省网线损率达到5.85%,比2000年降低1.3个百分点。能源安全生产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煤矿安全改造投入加大,国有重点煤矿基本建立了瓦斯监测监控联网系统,防治水平提高,原煤百万吨死亡率达到1.17,较“十五”初期降低50%以上;电网安全性和可靠性不断改善,抗灾害能力明显提高,城市供电紧急预案和电网“黑启动”方案相继出台。
能源体制改革取得一定进展。能源领域投资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基本实现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煤炭企业主辅分离取得进展,产权制度改革逐步深入,国有煤矿政策性破产工作稳步推进。能源价格体制逐步理顺,电煤指导价取消,煤炭价格实现市场化;电价改革逐步深入,城乡居民生活用电实现了同网同价,“标杆电价”、“煤电联动”等政策相继实施。电力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厂网分开基本完成,发电侧从建设到经营基本形成多种投资主体有序竞争的局面。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资源和环境制约日益加大。能源发展面临的资源制约越来越大,资源接续能力不强。我省煤炭资源地质勘查滞后,勘查程度不高,保有储量仅占全国的2.4%,可供建井的后备精查储量不足,储采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煤炭后继生产面临较大压力。受资源限制,天然气和石油产量下降,供需矛盾突出。水能资源有限,经济可利用的水电资源基本开发殆尽,风能资源不够丰富,太阳能发电成本仍然较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受环境制约不断增大,煤炭生产引起的地表沉陷、矸石堆积、瓦斯和粉尘排放等对环境影响日趋严重,大量抽放矿井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明显下降,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温室气体排放量逐年增加,改善生态环境的难度和压力增大。
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能源供需结构性矛盾亟待缓解,煤炭供需平衡受价格影响时常波动,电力供应相对富裕,天然气供应日趋紧张。煤炭生产结构相对松散,小煤矿数量较多,产业集中度低,平均单个矿井规模较小。电源结构不合理,燃煤火电机组占全省装机90%以上,平均单机规模不到6万千瓦,5万千瓦及以下火电机组比重较高。电网建设相对滞后,部分地区存在有电送不出、有电用不上的现象,5%的行政村未实施农网改造,部分偏远深山区还有无电住户。能源消费结构需要进一步优化,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仍占主体地位,石油、天然气和水电等清洁能源比重偏小。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对缓慢,风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发电没有实质性进展,农村沼气普及率比较低,丰富的秸秆等可再生能源还未得到有效利用。
节能任务还很艰巨。我省能源生产方式比较粗放,利用效率低,损失浪费量较大,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高于东部先进省份。相当一部分煤矿生产仍是机械化、半机械化和手工作业并存,矿井技术装备水平低下,煤炭洗选设备陈旧,工艺落后,资源回收率和煤炭洗选效率较低。煤炭开采中采富弃贫现象普遍存在,小煤窑私挖滥采屡禁不止,造成了严重的资源破坏。全省火电机组供电标煤耗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电网低压线损率远高于省网,电力行业节能降耗任务很重。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较低,仍存在大量分散供热的低效率燃煤小锅炉。
能源体制改革仍需深化。煤炭资源开发、管理和安全生产的监管机制不够健全,大部分国有煤炭企业社会负担重、人才匮乏、竞争力差,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电力体制改革进程较慢,区域电力市场没有建立,主辅分离和输配分开尚未实现,促进电网快速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农村电力体制需要进一步规范。一次能源价格上涨过快,行业间协调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电价形成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