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汕头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汕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4.信息化应用加快推进。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应用已广泛渗透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
  --电子政务领域。2003年8月,市政府门户网站正式开通,初步发挥了对经济和社会实行在线管理、为公众实行在线服务的窗口作用。 2004年5月,市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市政务外网平台初步构建完成。目前,我市市直党政部门、垂直经济管理部门和各区县政府均已基本建立起自己的公众网站。
  --企业信息化领域。我市被省认定为首批“广东省制造业信息化推进工程示范市”,一批企业被认定为省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
  --教育信息化领域。我市校园网的建设蓬勃开展,已形成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教育资源库,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实现教育界与信息化服务提供商“合作双赢”的新路子,成为我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新鲜范例。
  --卫生信息化领域。医疗信息化设备、医疗管理软件在我市各大医院得到广泛使用。汕头市疫情信息网络系统已完成了线路开通和设备安装,市、区二级卫生局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通过电信宽带城域网10M独享专线或电话拨号的方式接入市政府办公业务资源网,可以实现疫情的网上报送。
  此外,在社会保障、商贸、物流、金融、山区开发、社区服务等领域,信息化建设也呈现加快的态势。“十五”期间,我市有8个项目的建设单位被省确定为全省信息化试点示范单位。
  5.信息化建设仍存在不少不足之处。我市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先进地区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体制性障碍仍未突破。信息化管理体制不够畅顺,信息化建设协调难度大,信息化尤其是电子政务领域存在的投资分散、重复建设等体制性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信息产业竞争力不强。汕头信息产业总量不大,发展后劲不足,缺乏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在产业规模、产品档次上落后于珠三角等先进地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产品不多。企业创新开发能力与国内先进水平有很大差距,大部分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少,创新开发机制尚未真正建立。
  --应用水平还比较低。“重概念轻实效、重建设轻整合、重电子轻政务”等现象严重存在,导致电子政务的实效不能很好地发挥。信息化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的作用还不明显。
  --政策法规不健全。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和相应的管理政策还很不健全,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主要因素之一。
  --人才短缺。信息技术人才严重匮乏,特别是高级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更加短缺,影响了信息技术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国内外对信息化人才的争夺越来越激烈,信息化人才流失现象依然存在。
  --投入不足。政府尚未设立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电子政务建设经费也严重不足。
  (二)信息化发展趋势
  当前的信息化已经不只是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信息技术应用,也不能仅停留在对传统的改造上,而要关注并高度重视由此带来的知识与技术扩散。信息化的目标也不再仅仅针对传统产业的改造,而更多地着眼于通过信息、知识和技术带来的社会资源重组。
  在新的时期,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以信息技术应用、渗透、变革为主导,开发和集成各类信息、知识与技术资源;以公共服务平台为主体,推动体制创新,降低社会信息化总成本,并推动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为建设信息社会做准备。
  信息化建设新的发展趋势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紧紧抓住信息化的重心,促进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各领域的应用,使信息化成为各项事业发展和改革的助推器,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工具。要将信息化融入各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事业中去,切实解决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过大、社会发展不均衡等问题。要加强电子政务、知识性产业和基于网络的现代服务业等的发展,依靠网络平台的开放性、服务性和社区性等特性,大力推动体制创新。
  其次,要靠新体制推进信息化。一是要有一整套运行协调的管理体制,合并和整合一些信息化管理部门,实现集规划、协调、管理、监督和研究于一体的强有力的信息化执行机构。二是各级政府逐步加强对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规范管理和引导,出台信息化领域的管理法规和规范性文件,颁布有关的技术标准,形成信息化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新局面。三是创造一个能够充分吸纳各种力量参与信息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遵循市场调节和政府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广泛吸纳国内外的资本、技术和人才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来。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