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残疾人相对集中的特教学校、企事业单位、乡镇和社区,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残疾人文化娱乐活动,使残疾人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充分调动各方力量,积极开展“文化进社区”、“文化进乡村”活动,为基层残疾人提供文化服务。
(3)发挥省残疾人特殊艺术指导中心的作用,发展残疾人特殊艺术,提高特殊艺术水平。加大对残疾人艺术团(队)的管理和扶持力度,办好浙江省残疾人艺术团。举办省第六届残疾人艺术汇演和第四届盲、聋、弱智学校学生艺术调演,参加全国汇演和调演。
(4)按照“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总体要求,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开展残疾人自强健身活动,实现残奥争光目标。
(5)积极申办2011年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如申办成功,在2010年前做好前期宣传发动、比赛场馆(地)、后勤保障、资金筹措等各项筹备工作。
(6)办好2006年第七届、2010年第八届全省残疾人运动会,组团参加2006年全国第四届特奥运动会和2007年第七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积极选送运动员参加2006年第九届“远南”运动会、2007年上海世界特奥运动会和2008年北京残奥会、2009年第二十一届聋奥会。
(7)培养和选拔优秀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分级员。
(8)加强和规范残疾人体育综合训练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建立浙江省残疾人体育管理机构。公共体育场馆设施要满足残疾人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并给予费用减免或优惠。
(9)充分发挥各类残疾人体育组织的作用,整合资源,活跃基层残疾人体育活动;特教学校和各类普通学校要组织适合残疾学生身心特点的体育活动,提高残疾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运动技术水平。
(七)残疾人社会环境。
1目标任务。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社会环境,是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条件。大力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宣传现代文明社会的残疾人观,倡导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社会风尚,培养社会助残意识,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良好环境。
2主要措施。
(1)在全社会弘扬人道主义思想。推广人道主义思想公益广告;将人道主义思想纳入中小学德育教育内容;深入开展“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红领巾手拉手助残”等活动。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助残献爱心。
(2)加强残疾人事业宣传工作。完善残疾人事业宣传网络,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宣传残疾人事业,动员感召全社会关爱残疾人。
(3)动员社会力量普遍开展志愿者助残活动,深入实施“百万青年志愿者行动”,组织更多的志愿者为残疾人提供志愿服务,逐步建立志愿者助残激励机制。
(4)落实盲人免费乘坐公交车等规定。在全省范围内对残疾人进入博物馆、纪念馆、公园等公共活动场所,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免费。促进公共停车场为残疾人专用车辆设置出入方便的免费停车泊位。
(5)把开展扶残助残活动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文明城市”、“文明单位”等评选中要有扶残助残的具体要求。
(6)继续巩固已有的省、市级电视双语及残疾人广播专题节目,县级电视台、广播电台要积极开设电视双语节目和残疾人专题节目,电视新闻节目加配字幕。发挥互联网优势,推进无障碍信息交流。
(八)残疾人无障碍设施。
1目标任务。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为广大残疾人出行提供便利,是促进残疾人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措施。全面推进无障碍设施建设,加大无障碍设施的改造、维护和管理力度,初步形成全省城市无障碍化的基本格局,方便残疾人和其他行动不便者通行,提高全社会无障碍意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