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工业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_技术进步步伐加快,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培育核心竞争优势,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了新产品开发和产业技术开发力度。一是关键共性技术逐步突破,产品技术含量稳步提高。部分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被攻破,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创新效益高、市场前景好的高新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十五”期间,全州有11个项目列入国家技术创新计划,50个项目列入省技术创新计划,获得国家、省财政补助资金1540万元。二是促进了工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十五”期间,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采取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成果转化等多种形式,研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有效地促进了产品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每年开发新产品60种左右,其中有20%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50%达到省内先进水平。三是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步伐加快,产学研联合取得丰硕成果,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由社会各方参与的技术创新体系,产学研战略已成为我州工业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选择。全州已成立1户国家级技术中心企业,8户省级技术中心企业。四是技术创新机制逐步完善,企业创新动力明显增强。逐步实现了技术创新由政府推动向企业自主创新转变,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投入机制、运行机制、激励机制。技术入股、科技成果评价等多种激励措施进一步落实,技术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进一步的调动。项目研发资金得到进一步保证。全州国家级技术中心企业年研发经费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1%以上,省级技术中心年研发经费投入也呈上升趋势,做到了生产一代、研发一代、储备一代。
  _工业产品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利用外资质量逐年提高。“十五”期间,我州采取改善投资环境、优化招商方式、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国际市场等措施,积极发展工业外向型经济,保持了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的持续增长。一是对外贸易加速发展,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2005年,实现工业产品进出口总额47229万美元,年均增长29%,其中出口39885万美元,年均增长7.5%。二是利用外资工作成果显著。“十五”末期,实际利用外资5228万美元,国内招商引资到位额21亿元,分别实现年均增长12.7%和21.1%。三是境外投资成为我州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有效形式。工业企业逐步从单纯商品输出向资本和技术输出、跨国经营方向转变。延吉卷烟厂、吉林新元木业、延边海外经济技术合作公司等11户企业在朝鲜、俄罗斯等国家注册成立15户境外企业,计划投资3886万美元。
  _全民创业意识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发展迅速。在国家相关鼓励政策的推动下,全民创业意识进一步增强,民营企业取得较快的发展,成为全州工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05年末,全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达到60亿元,比“九五”末期增加22亿元,年均增长18.6%。吉林德全、延边白头山实业等一批资产超亿元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走上集团化、规模化发展道路。龙头企业的带动辐射作用进一步显现。延边特产实业、鸿发食品、三汉物产等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迅速成长,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辐射功能和拉动效应进一步增强,成为全州民营经济的骨干力量。民营企业品牌效应进一步显现。除娃哈哈、恒源祥等外来品牌外,州内民营企业培育自主名牌产品达到71种,其中省级名牌24种,州级名牌47种,分别占省、州级品牌总数的53%和62%,为我州民营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和差距
  1.产业聚集度较低。围绕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的发展,尚未形成较大规模的产业集聚,导致支柱产业经济规模较小,产业竞争能力不强,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缓慢。
  2.工业核心竞争力薄弱。我州大部分工业产品是引进和仿造的传统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极少,导致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较低、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工业企业成长缓慢,未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3.缺乏强势企业的带动作用。我州工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缺乏在全国范围内具有一定竞争实力和知名度,在全州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支撑和带动作用的规模型强势企业。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