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大力发展优势产业
旅游业。加快仙峰、仙景台、防川、满天星、福满生态农业园等重点景区、景点的开发和建设,合理配置和有序开发旅游资源,创新和打造延边旅游精品、名品和特品。重点建设安图县长白山雪山湖旅游区、汪清县红楼梦影视城等4个新建项目和汪清县国家森林公园满台城风景区1个续建项目,总投资25.9亿元,“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25.7亿元。
房地产业。抓住全州城市框架调整和中心城镇建设机遇,突出各类规划先导作用,整合房地产开发资源,加大棚户区改造和普通商品房建设力度,积极发展城镇廉租房,使我州的房地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期间,房地产业计划完成投资150亿元以上。
纺织服装业。按照“精化棉纺、壮大麻纺、发展服装”的发展方向,扶持和壮大一批竞争实力较强的企业和集团,培育和创立一批自主产品品牌,优化和提升我州纺织服装行业。重点实施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开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830万米印染后整理生产线、延边金龙亚麻纺织有限公司年产1.28万锭大麻生产线等项目建设,“十一五”期间,预计总投资3.2亿元。
建材工业。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发展资源枯竭城市的接续产业,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开发粉煤灰、煤矸石、火山灰、石灰石等资源,发展轻质、保温、节能新型墙体材料。重点抓好和龙市海清实业有限公司年产5亿标块煤矸石新型建材、延吉文化医药包装公司年产70万平方米微晶玻璃、珲春森林山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年产96万立方米粉煤灰混凝土多孔砖等项目建设,总投资为9.99亿元,“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9.68亿元。
(三)培育发展新兴产业
信息产业。重点建设延边信息产业大厦,吸引一批软件开发企业、信息化服务企业、国外信息产业项目入驻。在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敦化经济开发区兴建电子产品重点企业,重点扶持致远工业园电子产品项目建设,总投资为8.7亿元,“十一五”期间,计划投资8.2亿元。
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重点,力争在现代农业、生物技术、现代中药、新材料、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未来增长潜力和技术优势的高新技术项目。重点实施延边畜牧总公司黄牛良种选育及快繁、延边春雷药业年产3700吨真菌生防制剂、吉林力源药业年产5000万只痛必定粉针剂等项目。
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原则,支持企业开展节能、节水、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术改造,创建循环型工业园区和循环型企业。重点实施白河林业局15万立方米刨花板技术改造、珲春林业局粉煤灰综合利用、延边绿环实业有限公司50亿支绿色环保型淀粉牙签、延边(黎大)自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村循环经济示范区、珲春紫金矿业有限公司低品位金铜矿石选矿工艺改进等项目。积极支持延边白麓纸业节能节水综合利用、吉林晨鸣纸业资源节约综合改造、敦化新元木业热电联产综合利用技术改造、延边特产实业有限公司人参资源综合利用技改项目等重大项目建设。
(四)巩固发展农业
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用工业化手段发展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大农业产业化项目投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重点扶持和壮大敖东药业、延吉卷烟厂、丹华山珍食品、汪氏蜜蜂园、延边特产实业等40户龙头骨干企业规模,提高其辐射和带动功能。努力培育龙井大连华都、安图长白山生态牧业等60户新生龙头企业,扩大龙头企业总量。加快推进龙井大连华都养鸡及加工、珲春飞奴乳鸽加工等重点产业化项目建设进程。
(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调整商品市场布局,加快建设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专业和综合批发市场,逐步建立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综合配套的城乡市场体系和多业态、多层次、多成分的现代营销网络,全面提升商贸流通业的现代化水平。“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延吉百货大楼扩建、利龙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延吉水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建设。
(六)适度超前建设城乡基础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