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统一品牌,树立伏牛山生态旅游整体形象
11.突出主题形象,积极开拓市场。策划举办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活动,树立“生态伏牛、休闲胜地”旅游主题形象,打造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山地度假三大品牌。在继续巩固省内客源市场的基础上,重点扩大武汉城市圈、西安城市圈等周边市场,积极开拓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远程市场。促进伏牛山生态旅游与“三点一线”文化旅游融合对接,积极开拓高端和海外市场。
12.创新宣传手段和方式,增强促销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宣传方式上,要坚持整体推介、捆绑促销,抓紧制作伏牛山旅游形象片、导游图、招贴画和产品画册。伏牛山旅游区所有景区(点)都要冠以“伏牛山××景区”,每年要拿出门票收入的一定比例集中用于伏牛山整体形象推介。在宣传手段上,要充分运用电视、报纸、影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加大宣传力度。省内主要媒体要在重点版块、热点时段经常性、系列化地宣传伏牛山旅游。在宣传渠道上,要分期分批邀请国内外知名媒体记者、大旅行商实地考察和采访;在主要客源地建立办事机构或代理点,开辟直接宣传的渠道;充分发挥旅行社的中介作用,鼓励制定对旅行社和旅游专列的奖励政策。
五、强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
13.严格实施旅游规划。伏牛山所在市、县和景区(点)要依据《伏牛山旅游总体开发规划》,制定实施区域规划和景区(点)专项规划。未纳入《伏牛山旅游总体开发规划》,又具有资源禀赋的地区,要尽快编制区域规划,实现与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对隶属不同行政区域的景区,要相互衔接,统一规划,统一开发。没有规划或未经批准的,一律不得开发。建立严格的规划执行、监督、检查制度,确保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严禁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新建、改建、扩建旅游建设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并经当地旅游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后,按规定程序核准或备案,需要征地的依法办理用地手续。
14.发展无障碍旅游。积极推进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品牌、信息共享。打破行政区域界限,降低旅游门槛,推行“一票通”和联票制。构建统一的伏牛山旅游标识体系,2年内完成通往核心景区的交通和景区标识建设。建立伏牛山旅游信息化平台,有效整合各旅游要素信息,进行统一营销和服务。加大旅游市场综合整治力度,加快推进伏牛山旅游诚信体系建设,设立统一的投诉电话,提高旅游服务监管水平,逐步形成统一的旅游市场体系。建立伏牛山旅游协会和专业分会,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制定实施各类统一的服务规范和质量标准,打造伏牛山旅游服务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