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苏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苏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智能交通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了市区出租车卫星定位、计价器和消费终端的“三机合一”系统建设,实现了城市出租车统一调度、出租车营运分析等多项功能。市区交通诱导系统、公交智能站台、停车场显示系统等相继建成使用。

  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信息化建设有序推进。文化苏州信息网为公众提供各类文化资源的图文影音咨讯。苏南建筑遗产评估体系新版软件获国家文物局科技创新二等奖。全市教育系统574所农村中心小学以上建制学校全部实现光纤接入,其中95%以上的学校建成“班班通”宽带校园网。苏州教育博客网站为苏州教育工作者提供研究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苏州卫生城域网初步建成,120急救系统与110接警系统实现并网运行,“健康苏州网”为市民提供了医疗卫生信息服务。

  5.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稳步推进

  信息技术在企业的应用日趋深化。全市上网企业超过3.8万家,50家企业被列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示范和试点企业,已有10项企业信息化项目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

  “苏州企业在线”为中小企业提供政策法规、办事指南、市场信息等各类企业服务信息和企业信息自主发布功能。张家港市企业信息网平台为企业用户提供的采购和销售信息。

  常熟市招商城集团公司与苏州中科、江苏梦兰集团强强联合,应用国家863重大科研成果龙芯网络终端(NC),在常熟招商城建立了统一的信息服务和商品交易平台。中国东方丝绸市场完成了电子商务平台一期工程的建设任务,电子商务信息中心提供了从域名注册、空间租赁、企业建网等一整套服务,发布各类市场行情、供求信息。昆山市出口加工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一期工程正式启用,大大提高了进出口企业的通关速度,降低了企业的物流成本。

  (二)发展形势

  1.国内外形势分析

  从全球信息化的基本趋势看:一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突破、发展和应用,信息革命正在由一次产业革命演变为一场社会变革。信息化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引发体制变革,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工作方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并为我们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信息化领先国家已经步入以建设信息社会为目标的理性发展期。二是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发展最快、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产业。信息内容产业增长迅速,信息服务业已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和经济增长的动力。三是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生物技术、纳米技术等多种技术的融合促进了技术创新并向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渗透,这种广泛的渗透与融合将深入到经济和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四是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力度不断加强。产业边界日趋模糊,信息化导致全球生产体系的变化,宽带的普及使服务业的可贸易性增强,商务流程的一些重要环节日益转向发展中国家,使其在离岸外包服务业方面正面临巨大的机会。五是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已转向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信息化使知识的社会化速度大为加快,而信息与知识具有公共物品的特征,需要政府介入来弥补市场的不足,制定配套法规、设计完整的政策体系等软环境建设更加迫切。六是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两大领域交叉渗透,带来了政府治理结构的巨大变革。这种治理结构的基础性变革,已经涉及组织和流程、关系和工具乃至政府思想和文化的变革。

  从国内信息化的发展情况看,“十一五”是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为信息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和技术基础,同时显著扩大了信息化发展的需求空间。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将信息化置于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中,信息化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政府职能、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等方面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未来5~10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总体走向:一是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的广泛应用将日益受到重视。以宽带传送为基础的电话网、有线电视网和互联网开始融合,网络电视、数字电视、移动通信、移动互联网迅速发展。电子政务将成为政府进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传统商务和电子商务结合、互补,跨国、跨区域的电子商务活动趋于活跃。二是信息产业将继续处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前列,其发展速度仍将保持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的2~3倍。自主创新将贯穿于整个信息产业发展的全过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核心元器件、通信产品以及国产软件将有长足发展。三是信息化建设将更加强调应用,注重效益。信息化将成为缩短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不同人群差距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法制建设和标准化工作步伐加快。信息化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大增加,信息化知识全民普及度将大幅度提高。四是电子政务建设将进入以公众为中心、基于信息资源共享和部门间业务协同的、提供公共服务为主的新阶段,由专注“管理”转向“服务为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由注重“纵向”转向“纵横结合”,城市级的电子政务整体架构开始凸现。

  2.发展机遇

  “十五”期间,苏州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给苏州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将是苏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面调整和提升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信息化必将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量,苏州信息化建设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1)信息产业已经成为苏州的支柱产业,以外向型为主要特征的信息产品制造业,具有强烈的本地化配套需求,同时本地企业也迫切需要通过提高自主创新的技术含量和降低能源资源消耗等途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这些需求对企业信息化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随着苏州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各领域对信息化的需求日益强烈,社会各界的信息化意识和应用水平大幅度提高,部门间、行业间的协同意识逐步增强。

  (3)电子政务已由偏重基础设施建设转向需求导向的应用系统建设,由单一的部门、条线系统建设转向协同的跨部门系统建设,由部门自建自管转向跨部门联合共建。

  (4)以生产要素、空间要素、文化要素为主要对象的基础数据库建设相继启动,突破阻碍信息化发展最大瓶颈的信息共享问题已成为主要攻坚目标。

  (5)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作为世界第六大都市圈重要一员和“长三角”区域重要的副中心城市,积极参与建设互联互通、组合灵活、安全高效的区域性信息系统已成为必然。

  3.主要问题

  (1)信息产业发展偏重量的增长,质的提高不足,自主研发创新能力不强,软件业和信息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苏州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与信息化的相辅相成作用不甚明显。

  (2)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共享程度不高,跨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缓慢。信息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手段不多。

  (3)信息化环境建设与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全社会对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制定相对滞后,高级信息人才、复合型人才十分短缺,信息化知识普及程度依然不高,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尚未成熟,信息化建设投入仍显不足。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