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大力推进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增设有无障碍设施的公交车、出租车、轨道交通等。设立残疾人特殊公交,提供特殊公交服务。在机场、轨道交通、码头等站点完善无障碍设施,提高无障碍服务水平。
9、做好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加公益广告中无障碍建设内容,争取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无障碍环境建设。
(八)信息化建设
加强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是国家政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要求,是实现残疾人事业现代化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任务指标:
加快推进残疾人事业信息化建设,为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服务。建设公众信息网和残疾人事业数据库,健全统计指标体系。完善残联系统办公自动化和信息网络化。
主要措施:
1、信息、劳动保障、民政、卫生等部门要加强与残联的合作和交流,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充分利用市、区县两级实有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和政务外网等方面资源,积极实现资源共享,构建“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服务格局,为残疾人生活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更为丰富、全面的综合性信息化服务。
2、以残疾人服务和管理信息系统、残疾人公众信息网为基础,加快开发残联各项业务工作的应用服务系统,初步实现残疾人康复、就业、教育等各项业务工作的“一门式”信息化服务,通过正确、便捷、高效、经济、实用的信息化管理方式,全面提升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管理水平,为残疾人提供多层次、多功能的信息化服务。
3、搞好残疾人信息化普及,开设各类信息技术辅导培训班,建立残疾人网上虚拟社区,提供在线交流机会,让残疾人通过信息化手段更好地了解法规政策和各种服务信息。
4、建立市、区县、街镇的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形成残联系统办公自动化服务平台,广泛应用信息与网络技术,提高残疾人工作者的管理水平。
5、配备热爱残疾人事业、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和熟悉残疾人工作的专业人员;开展多层次的计算机知识普及教育和培训,逐步提高残联系统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的能力。
6、初步实现本市举办2007年上海世界特奥会和迎战2008年北京世界残奥会配套服务工作的信息化。
7、加强统计管理,规范统计渠道,建立电子统计台帐制度,实现残疾人事业统计业务的网络化管理,提高统计数据对决策的服务能力。
(九)法制建设与维权
完善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依法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是残疾人工作的主题。
任务指标:
加强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认真搞好普法宣传。建立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进一步改善残疾人权益保障状况。深入开展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进一步拓宽和畅通残疾人信访渠道,规范残疾人信访程序,提高残疾人依法维权意识。
主要措施:
1、进一步完善残疾人法规体系,适时修改《
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制定、修订残疾人优惠政策及扶助规定。
2、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将《
残疾人保障法》及本市贯彻实施办法纳入新一轮五年普法规划。积极有效地组织残疾人学习有关法律和法规,引导残疾人遵纪守法,并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3、加大《
残疾人保障法》执法力度,积极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及有关部门开展执法检查,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4、贯彻国务院颁布的《
信访条例》,建立工作制度,加强残疾人信访工作,听取残疾人意见,了解残疾人需求,解决残疾人问题,为维护残疾人权益和社会稳定大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