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的通知

  3.龙潭湖体育产业集聚区。
  以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为契机,依托龙潭湖地区丰富的体育资源和国家体育彩票中心,以龙潭湖体育产业园为依托,打造体育产业总部基地,促进体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销售、体育健身休闲娱乐、体育信息发布、体育交流训练、体育经纪、体育人才培训等市场的发展,形成体育商务交流中心和体育休闲娱乐中心。
  4.皇城旅游休闲集聚区。
  依托故宫、天坛等世界文化遗产资源,构建环故宫及周边地区传统文化旅游休闲板块,积极开展皇城历史文化旅游;借助白塔寺、历代帝王庙和什刹海古迹风貌旅游区,以及国子监、孔庙、雍和宫、钟鼓楼等历史文物古迹,开发“胡同游”、“民族风情游”、“修学游”、“宗教旅游”等特色旅游,形成充分展现东方文化和古都魅力的历史文化旅游休闲集聚区。
  5.电子城信息通信产业集聚区。
  以电子城科技园为依托,进一步深化老工业基地改造,加速西区建设,做好新增空间规划开发,以实现信息通信企业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与采购机构的大规模集聚和高效运营为核心,重点发展以信息通信为主的高端制造和服务业,打造国内领先的自主创新及产业化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国际电子总部基地。
  6.丰台总部经济集聚区。
  以丰台科技园区为依托,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配套服务环境,与中央商务区相呼应,大力引进国内大企业集团总部、办事机构以及大公司的销售中心、采购中心、投资中心、结算中心等,打造以总部经济为主体、以高端服务业、商贸业、物流业为重要补充的国内一流的总部经济集聚区。
  7.八大处文化休闲集聚区。
  借助首钢冶炼部分搬迁的契机,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重点建设主题娱乐区、创意高新区和休闲度假区,着力发展休闲娱乐服务业、商务会展服务业和创意科技服务业等产业,全面提升休闲娱乐和商务服务功能,增强辐射带动作用,使之成为西部发展带和长安街延长线西端重要的休闲娱乐商务综合服务中心集聚区。
  8.运河综合服务集聚区。
  利用通州新城的区位和交通优势,以运河为轴心,依托运河沿岸文化产业集群中心、科技创新转化聚集地、商务商贸文化中心、新型产业示范园、新北京东站、大型主题公园等的建设,重点发展商贸、房地产、物流、旅游、会展、文化等产业,建设成为综合服务功能完备、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综合服务中心。
  9.沙河科技教育集聚区。
  以中关村科技园昌平园、生命科学园和沙河高教园区为依托,加强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车、生物医药科技研发、教育培训等产业,建设成为中关村科技园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专业人才培养基地。
  10.大兴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以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大兴工业开发区、新媒体产业基地、物流产业基地等为依托,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支撑体系建设,发展生物工程与新医药产业、物流产业,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形成重要的医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地。
  11.房山新材料产业集聚区。
  发挥房山交通便利、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加快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物流产业基地建设,重点发展石化新材料、物流等产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现代物流中心。
  (三)适度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带。
  生态涵养发展区是首都坚实的生态屏障和市民休闲游憩的理想空间,重点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型工业、旅游休闲产业。该区域在注重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的基础上,依托京承高速二期工程、京平高速和六环路西段的建设,重点打造三个产业发展带:生态农业发展带、生态型工业发展带和旅游休闲发展带。
  1.生态农业发展带。
  依托延庆盆地、平谷平原与丘陵地带、怀柔西北山区以及密云水库等地区,以构筑高标准绿色生态体系为核心,以北部山区特色林果产业、有机蔬菜产业基地建设为主线,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建设具有观光、休闲、农产品加工和科学研究等功能的现代生态型农业发展带。
  2.生态型工业发展带。
  以区域内工业开发区为依托,加快发展食品加工、软饮料制造等与区内商业、物流关联性强的产业,积极培育服装加工、家具设计与加工、特色包装印刷制品等产业,逐步形成特色明显的生态型工业发展带;着力建设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基地和农民就业产业基地,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3.旅游休闲发展带。
  以北京段长城旅游区、周口店北京人遗址、云蒙山风景旅游度假区等为依托,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优势、气候优势和乡村文化优势,加强旅游和资源保护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西北部历史古迹观光旅游区、西南部自然文化旅游区、东北部生态旅游度假区,形成现代休闲旅游发展带。
  五、政策与保障措施
  “十一五”时期,要进一步研究向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引导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探索公共财政体制下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机制,采用符合WTO规则的支持企业发展的新手段,以积极的产业政策和优质的发展环境促进产业高端化、集约化、轻型化。
  (一)完善产业政策体系,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加大产业政策导向,实施“一松一紧”、“六个结合”。
  对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政府要创造“宽松”的准入与发展环境;对不符合首都经济发展方向的产业,实行“紧缩”的政策。
  --强化产业准入制度,实行“升、降”结合。提高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的准入要求,实现资源和能源的集约利用;降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市场准入条件,加快取消阻碍多种所有制在服务业中共同发展的各种限制。
  --明晰产业发展目录,实行“鼓励、限制”相结合。按照北京市的产业发展方向,提出鼓励、限制、退出的产业类别,明确制定北京限制、禁止、退出的产业目录。
  --建立用能节水评估体系,实行“存量、增量”相结合。对产业增量提高进入门槛,对存量通过标准和技术改造进行优化提升。开展合理用能评估、节约用水评估,最大限度地节约利用资源。
  --建立差异化资源价格体系,实行“进、退”结合。通过差异化资源价格体系引导鼓励发展“高端、高效、高辐射力”的产业,退出“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产业。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