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调整规划的通知

  置换劣势产业存量,用于优势产业发展。探索制定鼓励退出产业实行有序收缩和资本存量向高增长产业部门有效转移的政策措施,活化宝贵的土地、资金等资源。
  下大力气退出劣势产业存量。利用经济、行政和技术等手段,逐步关闭或升级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各类初级商品集散与交易市场;积极探索制定促进措施,推动部分高耗能行业有序退出;积极推进首钢结构调整和东南部化工区的搬迁工作。
  严格控制低端产业增量。制定禁止发展的产业与技术目录,做到令行禁止;制定限制发展的产业和技术目录,完善相关能耗、污染标准;实行严格的产业进入制度,城市核心区(二环以内)禁止新开办摊位式小商品市场和各类批发市场,提高一般加工产业的进入门槛。
  通过技术改造实现部分产业升级。对于电力、热力、公交等城市功能必需的产业,通过政府专项资金补贴等方式加大技术改造力度,减少其资源消耗及对首都生态环境的影响;大力推广节能降耗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提高竞争性行业的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符合首都功能定位。
  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十一五”时期,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主要思路是:以“梯度分布、专业集聚、功能耦合、内联外引、南北均衡、东进西优”为原则,根据“优化疏解首都功能核心区,完善提升城市功能拓展区,重点建设城市发展新区,适度开发生态涵养发展区”的要求,倾全市之力,集聚国内外资源,打造中关村科技园区、现代商务中心功能区、奥运体育文化旅游功能区、金融街金融产业功能区、亦庄高新技术制造业功能区、临空经济功能区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成为体现首都势能优势,最具经济活力、市场竞争力、产业辐射力的战略增长极;同时形成若干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专业集聚区。
  (一)全力打造六大高端功能区。
  1.中关村科技园区。
  充分利用中科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院校的科技教育资源优势,加快中关村核心区及各专业园建设,以世界研发基地、国家科技策源地和区域创新中心为导向,重点发展研发孵化、信息咨询、科技金融、教育培训等产业,把中关村建设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强大引擎,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抢占世界高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2.现代商务中心功能区。
  依托中央商务区(CBD)和燕莎国际商圈,实现功能与空间拓展,大力发展商务、金融、文化传媒、会展等产业,以吸引跨国公司总部和地区总部为重点,以高端商务服务业为龙头,建设首都国际金融功能区和现代服务业聚集地。以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等为依托,建设影视制作、文化传媒聚集的文化创意中心,培育发展新媒体产业,形成商务服务发达、功能齐备的国际化现代商务中心功能区。
  3.奥运体育文化旅游功能区。
  依托奥林匹克公园、奥运会主场馆、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国家会议中心和国家科技馆等设施,通过承接国际重要会议、展览和科技活动,承接大型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重点发展体育文化、旅游会展产业,把该地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中心、文艺演出中心、会展中心、奥运标志旅游地。
  4.金融街金融产业功能区。
  以中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为契机,加强金融配套设施建设,利用北京市鼓励金融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依托金融街,大力发展北京金融产业,积极吸引国内外证券、银行、基金、保险等各类金融机构和中介机构落户金融街,推动金融产业优势资源的集聚,积极探索发展金融要素市场,完善金融产业链条,打造“资讯发达、环境优美、设施完善、交易活跃”的国际化金融功能区,使金融街成为国家的金融决策监管中心、金融资产管理中心和信息汇聚中心。
  5.亦庄高新技术制造业功能区。
  以京津塘高速公路和京津城际快速铁路为纽带,以高端产业和总部经济为依托,充分发挥政策区位和产业优势,加快星网工业园、光电显示园、集成电路产业园、汽车产业园、东部新区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以出口为导向,定位国际高端市场,重点建设外向型出口加工区;重点发展通讯、显示、微电子、汽车、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促进金融、信息、商务服务、物流等配套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三者融合发展,构筑东南部产业发展带,培育新的增长极;呼应天津滨海新区开发,推进京津塘产业带加速形成,增强区域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能力,建设成最具经济活力和竞争优势的国际一流产业基地。
  6.临空经济功能区。
  以首都国际机场扩建为契机,依托北京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北京天竺空港出口加工区、空港工业开发区、林河工业开发区、汽车产业基地、北京国际会展中心和空港物流基地等,重点发展物流业、会展业、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和相配套的商贸、餐饮、娱乐等生活型服务业。充分发挥临空经济优势,积极推进国门商务区规划建设,吸引国内外航空企业总部、物流企业总部、航空保险机构和国际会展机构入驻,发挥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效应,打造国际知名的临空经济功能区。
  (二)重点建设特色专业集聚区。
  1.王府井西单商贸集聚区。
  依托王府井、西单各具特色的商贸环境,发挥王府井大街著名企业的品牌效应,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和高端商务服务,努力将王府井大街建成全球最具特色的商业街区之一,扩大国际影响;提高西单服务业的增值能力,提升业态结构和层次,发展综合商贸服务和专业特色商务,发展国际知名品牌旗舰店,打造国内知名的商业服务中心区。形成现代商贸和传统商贸有机结合、功能互补的商贸文化旅游集聚区。
  2.宣南民俗文化旅游集聚区。
  以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旧城保护性开发为契机,以琉璃厂、大栅栏、天桥地区等传统特色街区为依托,发展具有北京风情的民俗旅游和民俗文化,促进书画、古玩和传统手工艺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形成文化休闲娱乐集聚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