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宁波气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三、统筹发展,加强气象基础保障能力建设
  (三)加快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要将综合气象观测系统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大投入,保证其稳定可靠运行。在中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系统所建观测站网的基础上,重点加强高空气象探测网和重点区域特色探测基地的建设,建设风温廓线仪、GPS/MET高空大气湿度和大气电场等探测网,建设海洋、山地、湿地生态、城市生态等综合气象观测基地,建设能见度等特种气象观测网。市气象主管机构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统筹规划,统一布局、共同建设。
  (四)完善气象预报预测系统。建立多时效、无缝隙的气象预报预警系统,提高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预警能力。加强卫星、雷达、自动气象站和闪电定位探测资料的综合应用,加强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建设,不断提高预报预测的精细化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短时临近、台风、水库及流域面雨量、城市气象、海洋气象、生态气象、城市与森林火险、地质灾害等预报服务实时业务系统,开展对重大气象灾害评估的研究。市科技部门要支持气象部门加大对影响我市的气象灾害发生机理、预测和防御等科学技术研究,为提高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能力提供科技支撑。
  (五)建立气象灾害预警应急体系。根据《宁波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要求,制定《宁波市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建立各级政府组织协调、各部门分工负责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 “十一五”期间重点是完成“宁波市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系统工程”的建设任务,进一步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灾害的预警与应急保障能力,提高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气象保障能力,使针对各类突发事件、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气象应急保障水平在及时性、针对性和准确性上有较大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六)健全公共气象服务体系。要把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纳入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加快建设公共气象服务体系。通过改善手段、拓宽领域、增加产品、提高质量、扩大覆盖面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气象服务信息的迫切需求。不断完善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等气象信息发布手段,拓展发布渠道,扩大气象信息的公众覆盖面,建立畅通的气象信息服务渠道,提高公共气象服务的时效性。加强气象影视现代化建设,建设数字气象频道,提高气象影视的覆盖面、时效性和节目质量。
  (七)推进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围绕综合气象观测、气象预报预测和公共气象服务需求,建设统一的气象通信和信息存储、分发系统,充分发挥气象信息网络资源优势,建立本地和与周边省、市气象信息交换的共享平台,实现数据信息共享。市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气象观测数据共享的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气象信息平台,实现气象、水文、海洋、环境、生态等多方面数据信息交换与共享,为防灾减灾、趋利避害等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四、强化服务,重视发挥气象综合保障作用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