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加强教育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25)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优良作风,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深入开展农村形势和政策教育,认真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积极开展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坚持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推进农村连片创建,全面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广泛开展“文明农民”、“农村致富能手”和“新农家”评选活动,把诚信建设、社会公德、环保意识等作为评选标准的重要内容。普遍建立村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道德评议会,发挥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作用。认真落实“县乡村三级贯通,村校家一体互动,人财物有效配置”的工作部署,切实加强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先进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倡导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26)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大农村实用人才资源开发力度,加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成人文化技术培训网络,每个县(市、区)建成1所标准较高的职业教育中心 (或中等职业学校)。大规模开展农民培训,努力培养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方面的农民带头人。继续实施“双五百万培训工程”,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和科普教育,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
九、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治理机制
(27)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村级班子建设,努力培养党性强、作风正、素质好、有本事且肯干事的带头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进一步巩固扩大农村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建立健全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妇联组织的作用。
(28)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健全村级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落实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活动,推动农村基层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农村法制建设,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强农村广大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引导他们自觉知法、懂法、守法。进一步加大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各种流氓邪恶势力、非法宗教势力、帮派犯罪团伙和“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预防和减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建立健全农村民调、治保组织,增强排查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妥善处理农村各种社会矛盾,建设平安乡村,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29)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和改革,充分发挥基层农机推广体系的作用,支持引导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按照“组建一批、改造一批、规范一批”的要求,积极做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指导、注册登记、资金扶持和税费减免等工作。2006年要新发展2000个、改造1000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新增参与农户10万户。到2010年,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争取发展到15000个,50%的农户加入到新型组织,形成以乡(镇)为中心、覆盖全省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服务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