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通知


  沙质荒漠化治理:重点在中部干旱风沙区,在加快退牧还草工程建设步伐的同时,结合工程建设,加大人工种草力度,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饲草料资源开发利用,建立基本草场制度、草畜平衡制度、轮牧休牧制度,示范推广以草定畜合理利用草原的模式,恢复草场植被,防止土壤沙化。到“十一五”末,累计治理沙化土地280万亩。

  灌溉平原盐渍化治理:在引黄灌区积极推行节水灌溉技术,实施渠系砌护、沟系深挖清淤和防坍塌处理,有效降低地下水位,治理盐渍化;在扬黄新灌区,积极开展土壤盐渍化防治研究治理,防治土地盐渍化。

  自然保护区及黄河湿地建设与保护:对现有的5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功能监测,提高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完成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扩界和扩建工程、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扩界部分的一期建设工程、白芨滩和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新建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示范区及湿地公园总数达到29处,其中国家级湿地保护区4处,地方级湿地保护区6处,湿地保护与恢复性示范区6处,湿地公园13处,湿地总面积达到114万亩,初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建设和管理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治理:加强对大中城市及周边生态环境的整治力度。建设银西生态防护林工程,新增造林面积13万亩,使贺兰山东麓银川段林木覆盖率提高21.6个百分点。建设城市绿色长廊,在全区主要城市道路两侧,分区分片配置不同树种的行道树,形成风格迥异、错落有致、色彩绚丽的绿色景观。加强过境城市的黄河河道、输水渠道及排水沟两旁的绿化工程建设,美化城市环境和提高城市居民环境质量。继续加大城市周边生态防护林、经济林建设,减少空气降尘和减弱风沙入侵。

  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及评价体系建设:围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点任务,采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GPS)系统等先进技术,初步建成现代化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灾害监测及评价体系。强化以水和大气质量为主的环境质量监测及评价体系;建设以遥感和地面观测站相结合的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监测体系;建设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和应急体系。


┌─────────────────────────────────────────┐
│专栏4                                       │
│“十一五”时期生态建设重点项目                          │
│单位:万元                                    │
├────────┬────────────────┬───┬───────────┤
│  项目名称  │     主要建设内容     │计划投│  新增能力(或)效益  │
│        │                │ 资 │           │
├────────┼────────────────┼───┼───────────┤
│1、大六盘生态经 │新建水源涵养林基地150万亩,移民1│160000│森林覆盖率由36.5%提高 │
│济圈建设    │0万人,培育壮大固原草畜、马铃薯 │   │到55.1%,新增木材蓄积 │
│        │、特色林果、中药材、小杂粮及生态│   │量460万方。      │
│        │旅游等产业。          │   │           │
├────────┼────────────────┼───┼───────────┤
│2、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918万亩,其中:退耕地造 │45900 │新增造林面积918万亩  │
│        │林418万亩,荒山造林500万亩。  │   │           │
├────────┼────────────────┼───┼───────────┤
│3、退牧还草工程 │草原围栏1440万亩,草原补播改良66│35450 │围栏草场覆盖度提高20% │
│        │5万亩              │   │           │
├────────┼────────────────┼───┼───────────┤
│4、“三北”防护 │人工造林150万亩,封山育林25万亩 │16250 │新增造林面积175万亩  │
│林体系建设工程 │                │   │           │
├────────┼────────────────┼───┼───────────┤
│5、黄河上中游地 │封山育林60万亩,飞播造林25万亩 │8500 │新增造林面积85万亩  │
│区天然林资源保护│                │   │           │
│工程      │                │   │           │
├────────┼────────────────┼───┼───────────┤
│6、野生动植物保 │完成白芨滩、罗山二期工程,贺兰山│7800 │自然保护区功能进一步完│
│护及自然保护区建│括界部分,以及大六盘生态圈一期工│   │善。         │
│设工程     │程,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 │   │           │
│        │治区级自然保护区3个。      │   │           │
├────────┼────────────────┼───┼───────────┤
│7、银西生态防护 │造林10万亩,草场封育21万亩   │6000 │新增林地10万亩。   │
│林体系工程   │                │   │           │
├────────┼────────────────┼───┼───────────┤
│8、宁夏黄河湿地 │建湿地自然保护区、示范区及湿地公│20000 │湿地总面积达到114万亩 │
│保护工程    │园29处,其中国家级湿地保护区4处 │   │。          │
│        │,地方级湿地保护区6处,湿地保护 │   │           │
│        │与恢复性示范区6处,湿地公园13处 │   │           │
│        │。               │   │           │
├────────┼────────────────┼───┼───────────┤
│9、农村沼气建设 │发展农村户用沼气池25万户    │62500 │年可节约薪柴28万吨,户│
│项目      │                │   │均节支增收800元    │
└────────┴────────────────┴───┴───────────┘

  (五)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农业科技:建成15个-2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奶牛达到80%、肉牛肉羊达到50%、生猪达到70%、蛋鸡达到80%,并加强和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及示范推广体系,重点攻克优势特色农产品在品质、成本、加工、贮藏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突破农业科技推广和成果扩散的“瓶颈”,全区水肥利用率提高20个百分点,科技进步对农业的贡献率提高10%。

  动植物良种繁育:加强动植物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培育或复壮一批品质上乘、附加值高、经济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新品种,到“十一五”末,肉牛良种覆盖率由目前的35%提高到50%,肉羊良种覆盖率由目前的50%提高到60%,奶牛、猪、鸡基本实现良种化,水产品良种覆盖率由50%提高到70%,优质稻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优质玉米新品种覆盖率引黄灌区达到100%,山区达到70%以上。

  动物防疫:建成省级动物防疫诊断与疾病控制、监督检查及兽药、饲料安全体系,完善5个地市、22个县动物防疫监督、检查及兽药、饲料安全、水产养殖管理和水生动物疫病防治与检测体系,健全完善全区235个乡镇兽医站基础设施。

  农业新技术推广:建立健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区、市、县、乡四级新型国家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新技术,水稻插秧稻普及旱育稀植规范化技术,直播稻普及轻型栽培技术;马铃薯种植基本实现品种专用化、种薯脱毒化;加大农业标准化、无公害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区85%以上的农产品达到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绿色农产品种类和数量翻一番。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