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济南市委、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任务目标:主要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五大要求,根据国家和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我市各级都要完善和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明确建设重点和任务目标,加强具体指导,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基本原则:
  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原则。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把农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从广大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抓起,真正做到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原则。创新体制机制,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力度。
  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搞盲目攀比;要循序渐进,不急于求成;要民主商量,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三、大力推进农村生产发展
  生产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要突出抓好现代农业建设。以建设环城都市农业、南部生态农业、平阴特色农业、沿黄滨河农业、历城临港农业、章丘现代农业、黄河北高效农业等七大特色农业区为重点,努力构建“一圈三带”(环城都市农业圈,南部山区、中部平原、北部沿黄三大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带)现代农业区域布局新框架。要毫不松懈地抓好粮食生产,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三条底线”。进一步做强畜牧业,做优蔬菜业,做大林果(花卉、苗木)业,积极发展水产业。推进规模养殖和生态型畜牧小区建设,完善突发疫情应急机制,不断提高肉蛋奶等畜产品的人均拥有量。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扶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实施农业标准化工程和“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积极发展外向型农业。加快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大力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新一轮沃土工程,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减少面源污染,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加快发展节约型、循环型农业。充分发挥农村独特的山水景观、田园风光、生态环境、民俗文化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观光、休闲、体验型农业。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按照“做强近郊区、突破远郊区”的总体思路,近郊区要加快与中心城区经济的对接,形成现代制造业两翼展开局。远郊区要按照“一跨两接三转移”的要求,以建设交通体系为支撑,加大扶持力度,突破平阴,跨河发展。要突出工业强县战略,充分发挥园的承载功能,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植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努力提高工业对县域经济的支撑作用。把小城镇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要平台,引导各类企业向园区和小城镇集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吸纳农村人口转移和就业,不断提高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和农村小城镇人口比重。
  大力发展农村服务业。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连锁化“农家店”。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和农资供应等方面的作用,鼓励商贸、邮政系统和其它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农村现代流通业,探索建立新型营销体系,逐步建立城乡联动的物流网络。重视农村生产要素市场体系建设,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村发展各种新型的社会服务组织,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鼓励发展农村法律、财务等中介组织,为农民生产经营和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