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完善我省公共安全监控预警和应急救援技术体系,实现我省公共安全保障与高效预警和应急救援。加强公共卫生、流行疾病、化学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保障、决策系统的研究。开展重大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技术研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开展安全食品链体系研究,建立和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预警体系,全面提高食品安全领域科技保障能力。开展危及人身安全的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关键检测、监控技术及事故预防技术研究,提高特种设备使用安全保障能力。
3.城镇化与城市发展
开展城镇区域规划集成技术、城镇区域动态监测监控技术、城市功能提升技术等关键技术研究,提高城市群功能,促进城镇协调发展。加强城市生命线工程系统保障技术、城市生态环境质量保障集成技术研究。重点解决城市水循环利用、太气污染物处理等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开发针对北方寒冷气候的现代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发展绿色建筑、生态住宅,大力提高建筑物节能水平。
4.城市交通
推进全球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地理信息系统、网络、通信、联网收费等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实现交通运输与管理的智能化。开展区域间和城市的高效、快速交通监测指挥的信息化系统研究,开发城市高效安全交通系统的规划设计技术,保障城市交通功能的高效运转。
5.质量技术监督
完善计量体系建设,跟上国际计量发展水平,重点加强精密几何量、通讯信息高技术参数、能源及化学分析计量,为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计量技术支撑。建设一批国家级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提高我省检测技术的核心竞争力,满足我省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对检测技术的需要。
(六)解决资源、环境重大科技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从我省可持续发展和资源;能源安全的要求出发,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优先,以保障资源安全供应为重点,以生态环境改善为前提,大力发展能源新技术,解决重大国土资源科技问题,攻克生态环境建设和循环经济发展关键技术,实现资源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撑。
1.发展能源新技术,提高能源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保障程度
重点研究和开发先进能源节约技术,大力推广能源综合利用技术、能源回收利用技术与过程优化控制技术,为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促进能源供给多元化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到201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减少1.48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 20%;到2020年,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减少到1.30吨标准煤,比2005年下降30%。
--节能技术。重点开发冶金、石化、建材等高耗能工业生产过程集成优化节能技术和新工艺,明显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以高效外墙外保温技术、高效保温门窗和热反射保温隔热技术、水源(海水源)热泵技术等为重点,开发和推广新型建材、建筑节能和建筑构造综合技术。推广节油新技术,发展先进节能内燃机技术和车辆选材优化设计技术,建设节能型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常规能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开发煤炭资源高效、环境友好开采技术,超临界机组、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设计、制造、成套技术,中小型锅炉低成本污染控制技术和烟气污染控制技术,开发火电机组先进控制、故障诊断计算机仿真技术,提高煤炭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攻克一批煤炭高效、低污染燃烧新技术,煤炭气化、液化技术以及以煤气化为基础的多联产技术,高效洁净燃煤火力发电技术,为能源稳定可靠供应提供技术支撑。建设先进可靠的电力输配系统,解决电力输配系统运行及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保障电网安全。研究开发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技术、增加产能的技术、老油田提高采收率技术,提高低品位油气资源的利用率。
2.解决重大国土资源科技问题;全面提升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解决关系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国土资源科技问题,推动国土资源工作领域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科技成果应用转化,建立、健全对地观测应用技术,空间信息技术、深部探测技术、灾害监测与防治技术、测试与实验技术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等六大技术支撑体系,促进全省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水平提升,全面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广泛开展基础地质调查,实现五个基础专项研究方面的突破。完成覆盖全省的中比例尺区域地质调查。在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中生代陆相地层、热河生物群、中(新)生代构造—火成岩岩石和区域成矿过程等五个方面开展基础专项研究,全面开展数字填图技术应用、调查资料成果综合集成,建立基础地学数据更新机制,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基础地学服务。
--针对土地、矿产、水资源开展全方位的研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重点开展下辽河平原土地资源集约化和规模化利用研究、辽河流域农业生态环境地质调查与研究、辽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研究、辽宁省湿地资源调查研究,为我省区域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战略提供服务与决策依据。建立全省矿产资源评价、后备资源可供性保障系统和科学的矿产资源安全预警系统,提高矿产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开展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等方面的研究,保障城乡居民供水安全;开展水资源的综合评价研究,解决水资源对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支撑问题;开展水功能区达标研究,实现水资源与生态保护的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
--加强自然灾害的预测预报与监测治理研究,提高防灾、抗灾能力。开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暴雨洪水、山洪泥石流、台风及风暴潮灾害的预测与监测平台,开展以遥测、遥感、地理信息和三维数字模拟等科技为手段的数字防汛研究,围绕防汛抗旱决策支持、洪灾损失评估、雨洪资源利用、山洪泥石流易发区预警、台风与风暴潮的预报监测等方面开展攻关研究,为我省防汛抗旱指挥系统的建立,实现科学防汛提供有力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加强地质灾害预测预报与监测预警等方面的研究,提高全省防灾、抗灾能力。开发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平台,开展地质灾害形成机理研究,围绕区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的关键技术开展攻关研究,为地质灾害的调查、监测预警、治理和应急反应的现代化提供理论、技术和方法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