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总体科技发展战略部署和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需求,有重点、分步骤地实施创新型辽宁建设战略,实现“六个转变”。
1.在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上,实现由传统的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驱动转变,加速创新型辽宁建设进程。
2.在战略重点上,实现由注重促进经济增长向支撑引领经济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加速构建和谐辽宁。
3.在创新模式上,实现由注重技术引进向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转变,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4.在创新途径上,实现由注重单项技术突破向注重多项技术融合以及强化技术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转变,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5.在创新体制上,实现由科技资源分散向资源系统整合、优化配置转变,加强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6.在创新资源利用上,实现由单一的局部合作向主动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的多领域、全方位合作转变,以共享人类科技成果,推进与国际科技的全面融合。
(三)发展目标
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战略要求出发,我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要实现“两步走”战略目标。第一步,2006-2010年,基本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为建设新型产业基地和和谐辽宁提供科技支撑;第二步,2011-2020年,加快技术创新和知识创新,建设创新型辽宁。
到2010年,科技进步与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0%,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推动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
--高新技术产业保持持续高速增长,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 15%,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围绕新型产业基地建设,完成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点实现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的重大技术突破和跨越式发展,产业整体技术达到21世纪初国际水平。
--以市场机制作用为基础与政府引导相结合的科技资源配置体系基本形成,全省全社会研究开发(R&D)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
--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0%,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0%。
到2020年,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初步实现创新型辽宁建设目标,并将辽宁建设成为富有活力的创新区域和新的经济增长区域。
--高新技术产业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0%,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装备制造业、原材料工业等重点领域的整体技术达到当时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全社会科技投入体系进一步完善,全省全社会研究开发(R&D)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
--发明专利授权量年均增长10%,新产品产值率达到25%。
--建立起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技术发展模式,有效地缓解了能源、资源与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科技创新成为驱动我省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主导因素,引领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点任务
(一)突破重大关键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发展
以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在信息、新材料、先进制造、生物技术等重点领域形成技术上的重大突破,开发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品,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跨越发展。到2010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到2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继续保持20%的增长速度,先进制造、新材料等某些重点领域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
1.突出重点,大力发展八大领域高新技术及其产业
--先进制造。重点突破高档数控技术、现场总线集成技术、微机电技术、新型传感技术、绿色制造技术等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发展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复合加工中心、重型燃气轮机、数字化医学影像设备、集成电路成膜设备、微机械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装备产品,提高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开展高速精密轴承、高性能车用发动机、新型传感器及仪器仪表等重点产业关键技术攻关,抢占国际、国内制高点,填补国内产品空白。近期,重点创建高档数控机床、机器人、燃气轮机等10大名牌产品。
--新材料。突破电磁冶金、连铸连轧等新一代先进钢铁生产技术,发展精品板材、优质特殊钢材等结构钢材和结构功能一体化精品钢材;加强煤化工技术研究,开发二甲醚及其深加工产品,促进碳一化工新兴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攻克化工过程反应强化技术、清洁及规模化生产技术、化合物高效合成与分离技术等,重点开发有机硅、有机氟、新型催化剂、新型助剂、医药和农药及中间体、环保型涂料和染(颜)料等各类精细化学品,提高我省精细化率;加强高分子合成与改性技术研究,重点发展特种工程塑料及功能高分子等合成材料;开发高亮度半导体发光材料及制品,大力拓展其在家庭照明、汽车照明等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进一步推进镁质新材料研究,加速营口国家镁质材料基地建设;加强纳米材料制备及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新型纳米材料,加速其产业化进程。近期重点培育精品钢材、精细化工两大产业基地。
--电子与信息。积极鼓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重点开发面向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应用软件、与传统产业改造和提升相结合的嵌入式软件、下一代互联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支撑软件和应用软件;支持卡通、动漫、网络游戏等软件的产业化和产业基地建设;鼓励软件出口,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和服务出口;加速大连、沈阳和鞍山软件园建设,提高软件产业集中度,把辽宁建设成为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出口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大力发展为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服务的电子信息产品,重点是机床电子、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电力电子、煤矿安全电子、计算机及周边设备、通信与网络、数字视音频、微电字和基础电子等电子信息产品,使其规模和技术进入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