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转基因生物的非期望效应对其食用安全性有不良影响。
5.4 评价方法
5.4.1毒性
5.4.1.1 受体生物毒性等级的评价
按表1评价受体生物的毒性等级。
表1 受体生物毒性等级评价
┌────┬────────────────────────────────────────┐
│ 等级 │ 指标 │
├────┼────────────────────────────────────────┤
│受体生物│1)无生物毒素的传统农业生物; │
│毒性Ⅰ级│2)或者按照GB15193,经第一、二阶段试验判定可应用于食品的非传统农业生物。 │
├────┼────────────────────────────────────────┤
│受体生物│1)通过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完全可以避免其危害的有生物毒素的传统农业生物; │
│毒性Ⅱ级│2)或者按照GB15193,经第一、二、三阶段试验判定可应用于食品的非传统农业生物。 │
├────┼────────────────────────────────────────┤
│受体生物│1)通过采取安全控制措施基本可以避免其危害的有生物毒素的传统农业生物; │
│毒性Ⅲ级│2)或者按照GB15193,经第一、二、三、四阶段试验判定可应用于食品的非传统农业生物。│
├────┼────────────────────────────────────────┤
│受体生物│1)尚无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可以避免其危害的有生物毒素的传统农业生物; │
│毒性Ⅳ级│2)或者无对等的传统农业生物,按照GB15193试验判定不可应用于食品的非传统农业生物。│
└────┴────────────────────────────────────────┘
5.4.1.2 外源基因对受体生物毒性的影响类型的评价
按表2评价外源基因对受体生物毒性的影响类型。
表2 外源基因对受体生物毒性的影响类型的评价
┌────────┬──────────────────────────────────────────────┐
│ 类型 │ 指标 │
├────────┼──────────────────────────────────────────────┤
│外源基因对受体生│1)导入受体生物后能消除受体生物中生物毒素的外源基因; │
│物毒性的影响类型│2)或者导入受体生物后能降低受体生物中生物毒素含量的外源基因。 │
│1 │ │
├────────┼──────────────────────────────────────────────┤
│外源基因对受体生│1)以无生物毒素的传统农业生物为供体生物所提供的外源基因; │
│物毒性的影响类型│2)或者供体生物为有生物毒素的传统农业生物,但表达产物与生物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无同源性的外源基 │
│2 │因; │
│ │3)或者供体生物为非传统农业生物,但表达产物与生物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无同源性,与食物蛋白的氨基 │
│ │酸序列有同源性的外源基因; │
│ │4)或者供体生物为非传统农业生物,表达产物与生物毒素及食物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均无同源性,且按照G│
│ │B15193试验判定其表达产物可应用于食品的外源基因; │
│ │5)或者导入受体生物后不改变受体生物中生物毒素种类或含量的外源基因。 │
├────────┼──────────────────────────────────────────────┤
│外源基因对受体生│1)表达产物与生物毒素的氨基酸序列有同源性的外源基因; │
│物毒性的影响类型│2)或者供体生物为非传统农业生物,表达产物与生物毒素及食物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均无同源性,按照GB1│
│3 │5193试验判定其表达产物不可应用于食品的外源基因; │
│ │3)或者导入受体生物后增加受体生物中生物毒素种类或含量的外源基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