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山东省就业工作“十一五”发展规划

  四、“十一五”时期就业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确立就业优先发展战略

  1、把扩大就业作为重要发展目标。把扩大就业列入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目标,在制定经济增长和产业调整政策、选择经济发展模式时,突出创造就业岗位和扩大就业的战略,并积极体现到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产业政策、财税政策、投资政策、金融货币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上来,实现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和促进比较充分就业的双重目标。

  2、不断扩大就业容量。坚持在发展中促进就业增长、解决就业问题,结合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政策的实施,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扩大就业容量。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落实鼓励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提高产业科技含量和国际竞争力的同时,更加注重结合我省实际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打造半岛制造业基地,增加岗位数量。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的作用,在投融资、税收、技术服务、人员培训、信息咨询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挖掘就业潜力。鼓励发展灵活形式就业,完善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政策,拓展就业空间。

  3、合理优化就业结构。协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改善,加大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将第三产业作为今后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特别是利用服务业社会需求大、发展前景广阔的优势,进一步发挥其吸纳就业的作用。继续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贯彻落实鼓励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支持在促进就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分流安置富余人员,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调整的协调推进。

  (二)完善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1、加强组织领导。继续坚持就业工作党政一把手负责制,进一步加强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就业工作的领导和统筹协调;继续实行和完善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继续发挥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的作用,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推动就业工作。

  2、完善目标管理。建立科学的目标分解制度,把新增就业岗位、控制失业、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解决困难群体就业、落实就业政策、加大就业资金投入和开展就业培训作为各级政府的主要考核指标,由省、市、县三级政府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科学确定并分解落实各项工作目标。

  3、强化考核监督。将就业目标考核作为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公正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继续完善百分制考核办法,科学地细化考核指标,保证考核的真实与准确。同时,对就业工作目标落实情况定期检查,督促落实。

  (三)全面实施积极就业政策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