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特殊人群设施。有为特定人群(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配备的旅游工具、用品设施,提供特殊服务。合理划分吸烟区,管理到位。
5.住宿接待设施。住宿主体设施齐备。以度假休闲为主的旅游区中,度假村(中心)、度假别墅等主要接待服务设施舒适豪华,服务便利,具有文化主题,地方特色鲜明。度假营地、特色项目服务规范,舒适、卫生。
6.旅游电子信息网络设施。旅游景区信息化建设按照省旅游局《四川省旅游行业等级评定信息化建设细则》(试行)实施。景区逐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管理,建立符合景区规模和档次的景区监控系统和门禁管理系统;景区管理部门建立局域网,基本实现协同办公和无纸化办公;旅游区所辖星级宾馆采用与其星级相适应的内部管理软件进行内部业务处理和企业管理,景区所辖旅行社电脑配备数量和配置应符合实际工作需要,实现联网办公和宽带上网;建立动态网站,加强网络营销,网站上应有本单位经营主要产品、线路信息和咨询、投诉电话,实现景区门票的在线预订和支付,有专门的信息员负责本单位信息的收集整理上报工作;景区和星级宾馆有公众信息查询系统,触摸屏应实现联网,内容应涵盖景区介绍、旅游指南、咨询投诉电话等,每月最少更新一次。
7.邮政通信服务。提供邮政业务服务及四川旅游邮资封片、四川旅游集邮品等邮政旅游纪念品销售服务;通讯设施布局合理,出入口及游人集中场所设有信箱(筒)、公用电话,具备国际、国内直拨功能;信箱(筒)和公用电话亭要与环境相协调,标志美观醒目;通讯方便,线路畅通,至少使用英语等多语种的服务,服务亲切,收费合理,无线通讯覆盖旅游区。
8.导游图文标识和公共信息设施。门票设计制作精美、特色突出,背面有游览简图,咨询、投诉、紧急救援电话;各种引导标识(包括导游全景图、导览图、标识牌、景物介绍牌等)布局合理,数量满足需求,造型特色突出,材质合适,艺术感和文化气息浓厚,视觉效果精美、清晰,维护保养好,能烘托总体环境;图文解说准确、人性化、科学合理,日常维护良好;公共信息图形符号设置合理醒目,设计精美,特色突出,有艺术感和文化气息,符合GB/T10001.1-2000的规定;公众信息资料(如研究论著、科普读物、综合画册、音像制品、导游图和导游材料等)特色突出,品种齐全,内容丰富、文字优美,制作精美,适时更新;各项设施和文字解说系统支持语种不少于中、英文两种或根据需要设置。各类文字科学、准确、有文采、规范、简洁、文明、体现人性化和个性化需求,区内主要景点有中英文对照或多语种与汉语对照的说明牌或讲解录音。
(三)景区环境氛围。
1.建筑布局合理。建筑物体量、高度、色彩、造型与景观相协调;出入口主体建筑格调突出,能烘托景观及环境;周边建筑物与景观格调协调或具有一定的缓冲区域。
2.环境氛围优良。水域和绿化覆盖率达50%以上,植物与景观配置得当,景观与环境美化措施多样化。引用当地物种,防止外来物种。旅游区与周边环境协调,设有隔离带或缓冲区。
3.广泛采用清洁、节能、环保型材料。不使用对环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用品等。
4.各项设施设备符合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要求,不造成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坏旅游资源和游览气氛。景区内输变电、通讯线路全部采取地下隐蔽方式或架空线路整齐,不破坏视觉效果。
5.旅游活动项目具有突出的地域文化特色和较强的参与性。旅游景区可在白天开展与景区主题相关的文娱表演和参观节目,晚间设置固定的可接待旅游团队的娱乐活动或艺术表演。
(四)景区内部交通。
1.景区内游览(参观)路线或航道布局合理、顺畅,与观赏内容联结度高,兴奋感强。路面特色突出或航道水体清澈。
2.游览路线布局合理、顺畅,与环境协调;设有生态或仿生特色游步道。
3.景区内部使用特色或清洁能源的交通工具。
4.各项交通游览设施体现人文关怀精神,注重细节,特色突出,形成独特、和谐、舒适的氛围。
二、旅游城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