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研究提出城乡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思路。推进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医疗机构,稳步发展质优价平的医院和病房,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社区医疗资源配置。积极推行医检互认制度,研究建立医药分开的管理体制,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降低虚高药价。健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经费筹集、管理、监督机制,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市卫生局牵头)。
九、加快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体制机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一)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制度建设。成立市能源管理和节能执法机构,大力构建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的规划、政策体系,制定出台《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加快建立资源节约监管制度(市发改委、市经委、市编委办牵头)。积极稳妥地推进水、电、油、气、煤和土地等资源价格改革,按照国家、省的部署及本市实际,加快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市物价局牵头)。建立能源统计体系,开展全市能耗普查,健全促进资源节约的能效标准(市统计局牵头)。
(二)完善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逐步健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实施和完善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市环保局牵头)。建立和完善生态补偿机制,强化生态市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市林业局牵头)。
十、加强对改革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切实加强领导,坚持以改革为动力推进各项工作。强化改革的针对性,突出改革重点,讲求改革实效,细化改革任务,明确改革进程安排,强化改革责任落实,充实改革工作力量,积极稳妥地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步伐。
(二)加强统筹协调。市经济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市发改委要切实加强总体指导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协同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努力形成职责明确、操作规范、上下联动、部门互动、合力推进改革的协调机制。
(三)加强跟踪督查。市政府督查室和市发改委要采取多种形式,采取有效措施,密切跟踪各项改革进展情况,督促检查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及时把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相关意见汇总上报市委、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