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加强干部实践锻炼,加大交流轮岗、基层挂职和外出挂职学习的力度。采取干部交流、轮岗等措施,配强厅局一把手及市(县、区)党政一把手。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在地级市党政领导班子中,45岁以下的干部要达到4名(40岁左右的各1名),其中要有1名正职。厅局领导班子中,要有1名 40岁左右的干部。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中, 35岁以下的干部要达到各1名,要有一定数量的 35岁左右的正职;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各级党政机关干部中,少数民族干部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对优秀年轻少数民族干部,继续采取外派学习、下派锻炼、脱产培训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重点地培养;大力培养选拔女干部。有计划、有步骤、更多地选派综合素质较高的妇女人才参加高层次培训、到上级机关和基层挂职锻炼。女职工比例较高的行业和单位领导班子,女干部选配比例要达到30%以上;重视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要保证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占有适当比例,在各级人大领导班子成员中有适当数量。要加大政府职能部门党外人士的选配力度,重点在涉及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知识分子、专业技术强的政府部门领导班子中选配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符合条件的可以担任正职。要保证党外干部在各级政协中占有较大比例。
(2)加快党政机关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并改进考试录用制度,完善选调制度,注重选拔年轻干部、高知识层次干部及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充实党政机关。推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完善党政机关干部年度考核制度。坚持在实践中、在艰苦环境中发现干部,培养锻炼干部。抓好区直机关与地市县(区)机关之间、党政机关与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干部交流;认真贯彻落实《
公务员法》,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严格按照核定的编制数额和职级设置职位,规范公务员职位管理。坚持公务员省、市、县、乡镇四级联考制度,充实和加强后备干部和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研究落实部分职位实行聘任制的规定,探索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到党政机关工作管理办法。严格执行职务升降和辞退等制度,实行优胜劣汰。改进年度考核工作,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工作人员,并充分发挥考核在公务员(职务)奖惩、升降的作用。建立和创新社会考评和行政告诫制度,不断增强公务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依法行政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
2.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1)重点培养优秀企业家。围绕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职业化、现代化、国际化的优秀企业家。围绕增强民营企业活力,促进民营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加快培养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民营企业家。按照德才兼备的原则,建设一支政治上强、能够忠实代表和维护国家利益、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国有企业产权代表。加快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每年培训200名企业领导人员,培训300名企业后备干部;每年组织 500名企业优秀年轻管理人员及科技人才、学科带头人参加理论培训。
(2)努力建设高素质、职业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他们参加区内外培训,提高他们按照国际惯例办事的能力。尽快培养一批思想政治素质较高、服务意识较强、善于组织重大科研项目、掌握科技发展和科技人才成长规律的科技管理专家。
(3)深化企业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成长的新机制。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适合企业特点的经营管理人才选拔任用、评价激励、监督管理机制,实行企业经营管理者聘任制、任期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加速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市场化配置。完善企业后备人才制度,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库。
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1)围绕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一是以高新技术人才及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开发、使用为重点,加快急需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尽快从整体上壮大我区能源重化工、高新技术及新材料产业、农产品加工、生物制药等技术研发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二是结合生态与现代农业省域示范区项目在我区的实施,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步伐,大力培养和引进农业新品种开发、农业高新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功能再开发的专业技术人才,推进我区农业现代化进程。三是在稳定传统服务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基础上,加快信息服务、旅游、房地产、社区医疗保健等新兴产业所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