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发展南宁工业的制约因素
从我国经济发展周期来看,经济发展将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宏观经济面不容乐观,由于国内市场是我市工业产品的主要销售市场,因此,我国经济发展周期的变化将对我市工业发展造成直接和显著的影响。
从南宁工业现状来看, 一是工业用地短缺,公共财政投向工业的比例低。工业用地储备严重不足,新增工业用地受到国家土地政策的极大制约,工业用地指标审批困难,我市工业周转(存量)土地大幅减少,现有存量土地远远不能满足用地需求,许多工业招商引资项目难以落户,工业用地缺乏成为制约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直接影响到我市工业的发展。多年来,财政对工业的投资力度很小,仅有的工业投资政策又往往不能得到落实,工业快速发展难以为继。
二是重大项目和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渠道不多、不畅是重大项目和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主要原因,直接影响我市新上重大项目和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市重大工业项目资金缺口较大,而工业融资平台能力不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旺盛,但是受自身条件的限制,从正规渠道获得必要的信贷支持的难度比大企业要大得多,而我市为中小企业提供社会化服务方面工作还很薄弱,帮助中小企业获得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和寻找直接融资途径尚存在巨大障碍,专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南方担保公司还处于起步阶段,注册资金少,规模偏小,不能满足企业对贷款融资的担保需求。
三是我市工业发展还存在一些体制性问题。其根源与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不彻底、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有关,突出体现在有关工业政策、文件的贯彻力度不足。工业综合管理部门的职能曾经一度被弱化,尤其在实施工业项目时,土地、规划审批难度极大,协调落实困难,落实优惠政策时,往往有心无力,对工业发展所需的资源无法进行有效配置。县区发展工业无自主权,缺乏活力和效率。县区报批工业项目时,规划、国土、环保、消防等手续烦琐,门槛众多,特别是报批环节中任何一个部门均可否决工业项目,甚至一个科员就可否决一项重大项目,工业项目实施非常困难。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推进首府南宁在全区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区域性国际化城市的宏伟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以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为载体,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不断加大工业投入,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发展循环经济,以自主创新为中心环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积极推动加工业的科技化、高附加值化和高质量化,促进以资源开发为主向以加工制造为主的转变,培育一批优势产业集群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推进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打造区域性加工制造业中心。
(二)基本原则
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改造传统产业相结合原则。重点培育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业,提高我市工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运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充分应用国内外科技进步的优秀成果,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高传统产品的竞争力。
坚持实行重点突破与全面推进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突出重点、注重特色、以点带面。选择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行业,进行重点突破。实施大中小项目相结合,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股份公司、上市公司相结合,发挥重点项目、重点区域的带动辐射作用,拉动全市工业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和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原则。抓住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的机遇,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在全区范围内调整和配置资源。在重化、铝加工、林浆纸等产业上建立起一批龙头骨干企业,打造一批传统优势产业和产品的基地,大大提升南宁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实现南宁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
坚持跨越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实现工业和生态相互协调发展。通过清洁生产、资源节约、污染治理等手段,在工业运行的全过程中控制资源浪费和减少污染的产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重点推进节能、节水技术和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宏观指导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对产业布局作出前瞻性的规划,也要立足现实,从我市现有的产业基础、资源条件和发展趋势的客观条件出发坚持市场导向。加强对工业发展的指导和引导,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抓好示范、提供共性服务和舆论导向等方式,为我市工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环境保证。
举全市之力自我发展和外向带动相结合的原则。发挥“两个市场、两种优势”,全市上下以发展工业大局为重,形成以发展工业为荣,以实现工业高速增长为荣的社会氛围,共同推动工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加强外引内联,主动深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积极吸纳全球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我市周边省、市的资源,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出口加工贸易,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国际竞争力。
(三)发展目标
到2010年,我市的工业发展环境和企业竞争力明显提升;工业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全区平均水平;铝加工、化工与精细化工、食品、糖业、机械制造、林浆纸、建材、电力、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等重点产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建成一批对我市工业发展具有长远影响的重大项目;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企业,区域性加工制造业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1、全部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19%。工业增加值达330亿元,年均增长16%。工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7%以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断提高;
2、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00亿元,年均增长20%。工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新产品产值率达30%,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进入良性循环;
3、企业实力进一步壮大,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3户,10亿元以上的企业15户和一批5亿元以上的企业;培育和引进中国名牌产品或驰名商标3个以上;
4、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达到80%;
5、开发区、工业集中区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
6、发展循环经济的工作目标是:每万元工业总产值能耗达到 1.25吨标准煤,每年平均下降2%。每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120立方米以下。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工业布局
调整优化南宁市工业发展布局,促进工业发展重心从中心城区向开发区和县、城区工业园区(集中区)转移,形成以开发区为龙头、以工业集中区为基础、以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为亮点的集约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簇群化发展的工业空间组织结构,组团式发展,系统整合提升现有工业产业布局。
(一)做大南部工业区
以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广西良庆经济开发区(沿海经济走廊开发区、大沙田经济开发区合并)、南宁江南工业园区、广西明阳工业园、江南吴圩工业集中区、良庆南州工业集中区为主要工业基地,重点建设外向型的铝加工基地、机械制造及装配基地、精细化工基地、食品加工基地。
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重点发展造纸、汽车配件、化工、铝加工、塑料制品、食品等优势产业。加快建设银凯工业园、那洪科技园、金凯工业园区、江南工业园、中心商贸区。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0亿元以上。
广西良庆经济开发区(自治区级)。重点培育和发展建材工业、机械工业、医药工业、食品工业、饲料工业、有色金属深加工工业。建设工业区、玉洞城区、物流区、特色休闲娱乐区四个功能区。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
南宁江南工业园区。重点发展铝深加工、铝板带箔下游深加工生产基地,形成铝加工产业的核心区域和产业群,建成生态型现代化工业区。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0亿元以上。
广西明阳工业园。重点建设出口加工区、包装印刷基地、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努力建设成为生态工业新区。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60亿元以上。
(二)做强北部工业区
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西乡塘区北湖工业集中区、武鸣伊岭经济技术开发区、宾阳黎塘工业集中区、宾阳芦圩工业集中区、马山苏博工业集中区、上林象山工业集中区等为依托,重点建设以生物工程与制药、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卫生保健食品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基地和矿产等资源型工业基地。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培育形成生物工程及制药、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精细化工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建设和完善中心区、科技工业园、大学科技园、软件园、现代农业示范区、出口加工区和10个中试基地、5个企业孵化器。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00亿元以上。
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自治区级)。重点发展以东盟为原料供给、面向国内外市场的加工制造业和以东盟市场需求为目标的生物工程及制药、精细化工、食品、饲料等产业,加快建设成为东盟自由贸易区重要的经贸合作窗口和载体。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
(三)建设东部工业区
以南宁六景工业园区、伶俐工业集中区、邕宁八鲤工业集中区、五合工业集中区、蒲新工业集中区、兴宁区工业集中区等为基础,重点布局电力、化工、造纸、冶炼等大型工业项目,建设完善港口、铁路、供水等工业基础设施,逐步建成我市的电力、化工、造纸基地,成为我市的工业新区。
南宁六景工业园区(自治区级)。重点发展重工、化工、电力、建材、造纸、冶炼等流通量大的大型工业以及配套的港口、码头等,成为南宁市供电基地、造纸基地、重化工基地、铝加工基地和内河港口。到201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00亿元以上。
(四)开发西部工业区
以西乡塘区北湖工业基地、金坛工业基地、隆安华侨经济园区、隆安宝塔工业集中区等为基础,重点投资水电、建材、农产品深加工等产业。
(五)发展中心城区都市型工业
按照南宁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适应我市城市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整合中心城区工业圈,发挥优势,建设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重点发展包装印刷、生物制药、服装服饰、食品加工、电子信息、工业设计、室内装潢、家具设计制造等都市型产业。城区初步形成“一业特强、多业并举”的都市型工业发展格局。快速环道内基本完成工业企业结构调整和搬迁改造,建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的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快速环道和高速环道间,以开发区和工业规划区为依托,规划建设若干个都市型工业园区(楼宇)。
五、重点发展的产业集群
到2010年,基本形成铝加工、食品、林浆纸、糖业、化工与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建材、电力、电子信息、生物工程与制药等十大产业集群,实现工业总产值1180亿元。
(一)铝加工产业集群
打造高铁三水铝土矿--氧化铝--电解铝锭-铝板带箔、型材、压铸件--电子涂层铝箔、PS版、铝基复合包装产业链。以横县、宾阳高铁三水铝土矿综合开发利用项目、二期年产30万吨、三期年产35万吨铝及铝合金板带项目、年产5000吨空调亲水箔等项目为支撑。
按照建设国际铝加工业中心和铝研发中心的理念,以南宁铝工业园、六景工业园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铝加工产业,建设集铝资源开发、铝冶炼、铝加工及相关配套产业于一体的铝加工产业集群。以南南铝业、南南铝箔公司为行业龙头,选择以资源型工业为核心的大中小企业共生的集群发展模式,建设南宁铝加工产业园。采取“两头延伸”的战略延伸铝产业链,上游以铝电结合优势发展电解铝,下游以高、精、尖铝板带箔以及民用、工业用铝型材为重点,带动建筑、装饰、包装、印刷、电子、汽车配件、电力等后续铝深加工行业的发展。培育1-2个大型铝加工企业集团,提高我市铝工业产品市场竞争力与规模效益,将我市建设成为我国西南地区重要的铝加工基地。到2010年,铝加工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20亿元以上。
(二)食品产业集群
打造食品、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重点发展烟草、果蔬深加工、饮料、乳品、粮油食品加工等产业。烟草制造业以“真龙”品牌烟专用生产线为支撑,果蔬精深加工产业以年产3万吨果蔬罐头速冻食品加工项目、年产10万吨罐头食品深加工项目、年产5万吨果蔬食品(复合果蔬汁、果蔬原汁、果蔬浓缩汁等)深加工项目等为支撑。乳制品业建设年产10万吨乳制品项目。粮油食品加工产业以年产10万吨粮油食品加工项目等为支撑。
依托我市丰富的食品工业原料资源,与精细化工结合,加快高新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加强食品安全系统工程建设,增强企业食品安全和环保意识,注重原料的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扩大产业规模和提升产业水平。卷烟产业继续支持南烟抓好技术改造和创新,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重点增加一、二类卷烟的比重,整体水平达到国内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的先进水平,“真龙”品牌进入全国性知名大品牌行列。果蔬精深加工产业重点发展以南方亚热带果蔬为原料,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果蔬汁、果蔬饮料、果蔬粉、果蔬脆片、果蔬罐头、冻干蔬菜等新产品。利用速冻和冻干技术,带动荔枝、龙眼、香蕉、芒果等水果保鲜、储运等配套产业,发展茉莉花茶、蘑菇罐头、果汁原浆和饮料等特色深加工产品以及原浆饮料分装。乳制品业依托南宁市丰富的优质水牛奶特色资源,打造奶水牛养殖基地和水牛奶加工基地,形成养殖-配送-生产-销售产业化,依托广西皇氏生物工程乳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化、集约化和科学化的乳业产业体系。粮油食品加工产业重点推广面制食品工业化、标准化生产,开发方便食品、休闲食品、早餐食品、功能保健食品等系列产品。至2010年,食品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0亿元以上。
(三)林浆纸产业集群
打造速生林、甘蔗渣、竹--浆--纸及纸制品--包装装潢--印刷产业链。以年产20万吨CTMP木浆项目、实施一期12万吨,二期20万吨,三期50万吨造纸项目等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