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竞技体育总体实力有所增强。
大力提高竞技体育总体实力,加强对全市业余体校、传统项目学校和训练网点的管理,进一步建设完善中等体育专业运动学校和单项运动学校。扶持社会力量兴办业余体校,兴建南宁市中等体育运动学校1所、单项体育运动学校1至2所,力争各城区建成一所业余体校或单项运动学校。成立南宁市体育总会,健全单项协会组织,发展体育俱乐部。
做好优秀体育人才培养和输送工作,对全市业余训练网点进行战略性调整,在现有市属各训练基地、训练网点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再增设重点项目网点。到2010年,全市业余训练网点增加到60个,力争等级运动员比“十五”时期增加20%。力争平均每年向上级运动队、体育运动学校及全国高等院校输送优秀体育人才50人以上。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力争有2至3名南宁市籍运动员代表国家参加比赛;在第十一届全区运动会上力争金牌数和团体总分第一;在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上运动成绩保持全国城运会参赛城市中上水平,竞技体育总体实力保持全国城市中上水平。
恢复举办每四年一届的南宁市运动会,2006年举办第七届南宁市运动会,更好地发现和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同时,加强体育科研工作,不断提高我市体育训练的科技含量。
表2 南宁市竞技体育“十一五”规划任务表
┌────┬────────────┬────┬─────┬─────┬───────┐
│ 序列 │ 指标名称 │ 指标 │ “十五” │“十一五”│ 备注 │
│ │ │ 单位 │ 完成情况 │ 目标 │ │
├────┼────────────┼────┼─────┼─────┼───────┤
│ 1 │ 南宁市体育运动学校 │ 所 │ 0 │ 1 │ │
├────┼────────────┼────┼─────┼─────┼───────┤
│ 2 │ 业余体育训练学校 │ 所 │ 9 │ 10 │ │
├────┼────────────┼────┼─────┼─────┼───────┤
│ 3 │参加业余体育训练学生人数│ 人 │ 10300 │ 15000 │ │
├────┼────────────┼────┼─────┼─────┼───────┤
│ 4 │ 传统项目学校及训练网点 │ 所(点) │ 36 │ 56 │ │
├────┼────────────┼────┼─────┼─────┼───────┤
│ 5 │各类单项体育协会 │ 个 │ 13 │ 20 │ │
├────┼────────────┼────┼─────┼─────┼───────┤
│ 6 │体育俱乐部 │ 个 │ 11 │ 20 │ │
├────┼────────────┼────┼─────┼─────┼───────┤
│ 7 │向区(省)级以上输送体育人│ 人 │ 233 │ 250 │ │
│ │才 │ │ │ │ │
├────┼────────────┼────┼─────┼─────┼───────┤
│ 8 │参加区(省)级以上比赛获金│ 枚 │ 1347.4 │ 1500 │ │
│ │牌 │ │ │ │ │
├────┼────────────┼────┼─────┼─────┼───────┤
│ 9 │参加区(省)级以上比赛获银│ 枚 │ 1113.5 │ 1200 │ │
│ │牌 │ │ │ │ │
├────┼────────────┼────┼─────┼─────┼───────┤
│ 10 │参加区(省)级以上比赛获铜│ 枚 │ 916.67 │ 1000 │ │
│ │牌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