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体育事业“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

  5.体育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机构改革圆满完成。我市根据市委、政府的统一安排,全面开展了体育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执法和行业长效管理力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逐步实行竞聘上岗用人机制,引入竞争和激励机制,优化了人员配置,实现了管办分离。南宁市体育运动委员会更名为南宁市体育局,建立了8个二层事业单位,编制人员202名。目前,全市设市级体育局1个,县、区文化体育局12个,市、县体育事业单位15个,在编体育工作者360人。
  社团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目前,我市有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信鸽等单项体育协会13个,各级体育学会和各类单项体育协会以及行业体育协会930个。为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我们经常深入各单项协会,从业务上进行具体指导,从政策上给予积极扶持,从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使他们能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功能,正常开展各项活动。
  体育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我市切实加强体育队伍的政治理论和法律法规以及业务知识的学习,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共有高级教练员6 人,中级教练员45 人,助理教练员55 人;一级运动员25 人,二级运动员122人,三级运动员544人;一级以上裁判员65 人,二级裁判员322 人,三级裁判员686 人。“十五”期间,全市体育系统有 24个集体被评为全国、全区先进单位,有25人被评为全国、全区先进个人。

  二、“十一五”期间南宁市体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加快建设公共体育设施,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努力培养高水平的体育竞技人才,积极培育体育市场,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为建设富裕、文化、生态、平安南宁,构建和谐南宁作出贡献。
  (二)主要目标
  继续深入、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努力构建全民健身体系,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使全市各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改善;不断提高竞技体育运动水平,增强我市竞技体育的总体竞争能力,力争在区运会、城运会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中取得优异成绩,确保我市竞技体育的总体实力排在全区前列;加强城乡社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扶持、资助建设适应农民需要和符合当地特点的体育设施,改善农村基层体育设施条件;大力发展体育产业,不断提高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强体育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复合型体育管理人员力度,着力提高体育队伍素质;以改革为动力,继续深化体育体制改革,努力创新各种社会力量竞相参与、充满活力的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体育文化交流,积极承办国内外体育赛事,努力推进南宁与世界尤其是与东盟各国的体育文化交流。
  (三)主要任务
  1.群众体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
  进一步普及群众体育,积极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开展各级各类运动比赛活动。以传统体育活动为载体,全市每年开展全民健身周活动1次,每年组织开展各级各类运动会、单项比赛等活动500项次,参赛人数年平均150万人次。以社区为单位每季度组织1至2次体育比赛活动。城市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48%,农村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总人口的38%。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