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体育深入开展。各城区利用辖区体育设施积极开展社区体育活动,兴宁、青秀(新城)、西乡塘(永新、城北)、江南等城区文体局在节假日和双休日组织社区居民开展篮球、气排球、健身路径等各项体育健身比赛活动。加大对社区全民健身路径和场地建设的扶持力度,在兴宁、青秀(新城)、西乡塘(永新、城北)、江南等城区主要路段和部分学校、住宅区铺设了55条全民健身路径,不断满足群众对体育锻炼的需求。
老年体育十分活跃。目前,全市有各级老年体协组织812个,各类体育辅导站、晨晚练点322个,98%的城市社区和100%的乡(镇)都建立了老年人体育组织,老体协会员14万人,每天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达17万人。“十五”期间共举办各类活动(比赛)204次,参加活动人数达27万人。举办了南宁市第五届老年人运动会,组队参加自治区第四届老年人运动会,对促进我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群众性体育活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市老年人体协被评为2001-2003年度全区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2005年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民族体育得到加强。大力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活动,挖掘、开发了数种少数民族体育项目,举办了南宁市第七届、第八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组队参加第十届全区少数民族运动会,进一步推进了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团结。
残疾人体育得到重视。“十五”期间,我市十分重视残疾人体育事业,把扶弱助残与发展体育业务紧密结合起来,为残疾人的体育训练和比赛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我市残疾人体育代表团参加第五届全区残疾人运动会,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我市选手俞湘红入选国家残疾人代表队参加国际远南残疾人运动会,获得女子羽毛球单打第二名。
2.竞技体育成绩喜人
业余训练工作得到加强。我市加强对全市10所业余体校,14所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指导和管理,重新调整确定了40个单位为市青少年体育训练网点。扶持社会力量创办业余体育学校3所。目前,全市业余训练项目20多项,受训运动员10300多人(次)。
竞技比赛成绩优异。“十五”期间,我市组队参加全区、全国、国际各类比赛和市籍运动员参加全国、国际性各类大赛,共获得金牌1347.4枚,银牌1113.5枚,铜牌916.67枚。其中:参加全区比赛获金牌1197枚、银牌1008枚、铜牌824枚;参加全国比赛获金牌90枚、银牌77枚、铜牌74枚;参加国际性比赛获金牌60.4枚、银牌28.5枚、铜牌18.67枚。南宁市籍运动员周蜜、雷素芬、黄绍华代表中国参加2004年雅典奥运会,周蜜夺得羽毛球女子单打铜牌,雷素芬获得女子手球第八名。2005年,我市射击运动员杨东明参加世界杯韩国站比赛,打破世界纪录,并获得个人和团体冠军。谭东妹获得世界杯女子摔跤第三名。
参加自治区第十届运动会。我市派出了由650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在桂林市举行的自治区第十届运动会,夺得金牌101.4枚,银牌105.5枚、铜牌97.67枚,获团体总分5529.87分,团体总分、金牌数分列参赛各地市第一、第二。其中游泳、田径、举重三个项目有4人1队15次破9项全区青少年组最高纪录,共有12队荣获精神文明运动队称号,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体育后备人才。
参加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我市派出了79名运动员参加在湖南长沙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有55名运动员进入决赛,夺得2金1银2铜、两个第四名、4个第五名、4个第六名、2个第七名、3个第八名,在整个城运会78个代表团中排名第34位、西北部城市中排名第7位、首府城市中排名第18位,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
参加全国第十届运动会。南宁籍运动员代表广西体育代表团参加全国第十届运动会,张园、杨光明获得田径项目4×100米接力金牌,黄绍华获得游泳项目男子100米银牌、200米自由泳铜牌,覃义福获得举重项目62公斤级铜牌,周蜜获得羽毛球项目2枚铜牌(以获奥运会1枚铜牌计入),梁明声获得体操项目男子双杠第五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