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南宁市体育事业“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
(南府发〔2006〕6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公司):
《南宁市体育事业“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〇六年六月二十八日
南宁市体育事业“十一五”时期发展规划
一、“十五”时期我市体育工作回顾
“十五”期间,我市体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为目标,继续贯彻实施《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奥运争光计划》,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体育局的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全市广大体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任务,体育事业取得了新成绩。
(一)规划完成情况
1.群众体育逢勃发展
体育工作宣传力度加大。每年我市均组织开展2至3次全市性全民健身宣传活动,组织各类文体表演和《
普通人群体育锻炼标准》测试,开展体育宣传版报评比展示活动及现场派发体育宣传单。为扩大对体育赛事的宣传,积极打造南宁体育品牌,近年来,每年年初我局均在南宁晚报、八桂都市报等媒体刊登当年全市体育竞赛及群体活动计划,进行招商引资。进一步加强与新闻媒体的沟通和交流。“十五”期间,在各级报刊、电视、电台、网站等媒体发布各类体育报道累计965篇(条),增强了南宁市体育的宣传效果。此外,局内部交流刊物《绿城体坛》也对宣传我市体育工作情况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十五”期间,我市以元旦邕江冬泳、端午节龙舟赛、解放日长跑赛和三人篮球赛四项传统体育赛事为主线,积极开展各类群众性体育活动,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逐年增多。全市开展全民健身宣传活动576次,举办各级各类运动会、单项比赛等群众性健身活动1723项(次),参加比赛活动1182万人(次),经常参加体育健身活动年平均达275.4 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42.4 %。群众性体育团体及健身点也逐年增多。目前,我市已成立单项体育协会13个,体育俱乐部11个,各级老年体协组织812个,晨晚练点322个,建设全民健身广场5个,全民健身路径55条,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3228人,我市每万人口拥有社会指导员人数为21.5人。
学校体育健康发展。全市中小学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活动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活动,全市中小学校学生体育达标率达96%,学生体质明显增强。“十五”期间,组织举办了第八届、第九届市中学生运动会,第七届市小学生运动会。支持和帮助学校开展体育教改活动,完善和改进了课间操活动,促进了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和业余训练的蓬勃开展。
农村体育稳步推进。围绕争创全国、全区体育先进乡(镇)和市委、市政府开展创建文明县城、城区、乡镇、村屯活动,抓好体育进村(屯)示范工程,先后投入100万元在乡(镇)、村(屯)兴建和改造了52个标准篮球场,农村体育基础设施有了较大的改观。组队参加自治区第五届农民运动会。目前,全市有农民体协组织机构92个,乡(镇)、村(屯)篮球场1267个,全国体育先进县2 个,全区体育先进乡(镇)68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