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人才产业结构目标。人才的产业分布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改善三次产业专业技术人才分布不适应的状况。稳定加强第一产业人才队伍,要按照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要求,调整优化内部人才比例结构。充实提高第二产业人才队伍,要高于全市人才平均增长速度,保证我市支柱产业的人才需求。调整优化第三产业人才队伍,要优化传统产业人才结构,大力加强商品流通、金融保险、房地产、外经外贸、信息咨询和社会中介、旅游等领域的人才队伍建设。
4、人才区域布局目标。各区县要根据区域经济特色与产业发展方向,建设与之相适应的人才队伍。淄博高新区、齐鲁化工区要加强区域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所需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产生人才聚集效应。高青县、沂源县要根据本区域内的人才需求状况,在人才工作上下大力气,引进与培养并举,引导人才走向,初步解决两县人才的瓶颈问题。其他区县要根据本区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制定适合自己的人才发展规划,形成符合自己产业发展、具有区域特点的人才队伍。
5、人才投入目标。各级财政要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市、县、区都要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市财政在现有1000万元人才工作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每年递增8%。企业要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引进的资金投入,重点企业集团的人才投入要达到销售收入的5%以上,一般企业要达到1%以上。
(三)发展重点
“十一五”期间,要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确定人才队伍建设的重点。人才开发要主动适应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社会事业的发展要求,提升人才层次,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布局,合理人才配置,以人才优势支撑产业优势,重点实施好五项人才开发计划,并把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海外人才的开发作为重中之重。
1、优势产业人才集聚计划。围绕做大做强我市具有比较优势和特色的新材料、化工、医药三大产业,促进特色园区开发,加快建设国家级新材料产业基地和生物医药特色产业基地,重点培养和引进:(1)新型工程塑料、氟系材料、特种合成纤维、医(农)药中间体及下游产品等方面的科技研发和工程技术人才。(2)化学新药、生物医药、现代中药、高技术医疗设备、器械和医用包装材料等高附加值新产品研发方面的高层次人才。(3)工程陶瓷、新型耐火及节能材料、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新材料领域的各类专业人才,尤其是注重柔性引进行业内一流的专家组合。
2、新兴产业人才吸纳计划。围绕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工程等新兴产业,促进电子产品从“元器件”到“整机”的转化,加快现代生物技术推广应用和生物制品深度开发,大力吸引:(1)适应国际竞争特点,有技术、资本及管理才能的海外留学人员,尤其是国内外有突出成就的优秀人才。(2)数字电视、电力电子、电子材料及新型元器件等产业所需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人才。(3)能带动起一个新产业或推动一项重大技术创新的核心人才。
3、传统产业人才优化计划。围绕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和做强机械、冶金、建材、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推进光机电一体化,做强水泥、陶瓷、玻璃及新型建材,发展壮大化纤、色织、牛仔布、家纺、针织、丝绸及服装产业链,注重培养和引进:(1)懂政策、知法律、会管理、善经营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2)有真才实学、有事业心、有创造性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研发人才。(3)实用型中、高等技能人才。(4)善于开拓市场的营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