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北京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规划的通知

  (六)实施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
  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按照企业负责、行业(领域)监管(管理)、综合监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切实履行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职责,落实责任,严格执法。制定本市重大危险源管理办法,落实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与检测监控,定期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评估,参照《北京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优化分布和监控方案》,对本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布进行评估,对存在事故隐患的重大危险源,采取控制措施,防止发生事故。

┌───────────────────────────┐
│  专栏6:重大危险源                 │
│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
│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场│
│所和设施,以及其他存在危险能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场所和│
│设施。通过重大危险源动态监控,随时掌握重大危险源变化趋│
│势,制定有效可行的重大危险源预防控制方案,避免重特大生│
│产安全事故发生。                   │
└───────────────────────────┘

  完善北京市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立重大危险源动态监管及监测预警体系,通过在危险物品经营单位的销售场所、储存场所安装图像监控系统等措施,促进重大危险源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在全市开展重大危险源普查工作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消防、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行业和领域实施重大危险源调查、申报、登记、备案、检测、评估、监控制度。

  (七)治理重大事故隐患
  各级政府要切实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对本辖区内存在的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要制定整改消除的计划,组织、协调、督促、落实整改工作,对短期内难于彻底消除的重大事故隐患,要责成责任单位加强监管,严密监控,防止诱发生产安全事故。“十一五”时期,每年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进行一次集中排查,重点是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器材、建筑、特种设备、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和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人员密集场所、尾矿库、采空区、仓储区、公路危险路段以及其他重要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要进行登记建档、评估分级,落实整改责任、监管责任、整改时限和整改资金。对经认定的重大事故隐患,要综合采取各项治本措施,抓紧予以消除。推动电力线、通信线、广播电视线交越和搭挂的“三线隐患”整治工作。
  (八)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
  各行业(领域)要根据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特点,制定、发布和不断完善行业安全质量标准或安全管理规范,积极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重点制定和完善高危行业、人员聚集场所安全质量标准或安全管理规范,将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管理规范上升为政府规章,使安全管理规范具有强制性。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分类指导和监督检查,促进生产经营单位全面达到安全质量标准。

┌───────────────────────────┐
│  专栏7:安全质量标准化               │
│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生产经营单位各个岗位、环节的安全│
│质量工作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章、规程等规定,达到和保│
│持一定的标准,使生产经营活动始终处于良好的安全运行状 │
│态,以适应企业发展需要,满足职工群众安全、文明生产的愿│
│望。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是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安全生产│
│管理的重要方式,是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  │
│  2005年,本市已制定《北京市商场、超市安全管理规范》│
│、《北京市汽车加油加气站安全管理规范》等涉及人员聚集场│
│所和高危行业的19个安全管理规范。在“十一五”期间,继续│
│制定和发布小商品批发市场、大型活动设备设施、城市轨道交│
│通运营管理、配电室安全工作标准、焊接操作、工业气体生产│
│、化学药品制剂制造、汽车整车制造企业、民用爆破器材生产│
│、地质勘探、地下热水开采、矿泉水开采生产、工业企业安全│
│用电、仓库使用、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单位安全评价、省际客运│
│站服务、出租汽车运营服务、汽车租赁业等安全管理规范,逐│
│步形成安全管理规范体系,大力推动安全管理规范的贯彻实施│
│,全面提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管理水平。         │
└───────────────────────────┘

  全面加强企业管理,包括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打牢企业管理的基础。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建立严密、完整、有序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完善安全生产技术规范和质量工作标准,使安全生产工作经常化、规范化、标准化。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杜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和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大力压减生产安全事故,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对中央在京和市属国有大中型企业,充分发挥出资人监管权威,督促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企业安全生产情况纳入信用信息系统,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实施重点监管。对非公有制中小企业,建立完善监管指导意见,把好市场准入关。探索建立注册安全工程师派驻生产经营单位制度,提供安全生产监督和技术支持工作。采取企业自我评估、中介评估等形式,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状况进行评估,实施分类指导、分级管理。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