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能力建设。加强全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干部队伍建设,保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工作机构、人员、经费、设施和装备“五到位”。健全完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保障机制,建设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支撑中心,构建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创新安全生产监管方式和手段,提高安全监管科技含量,有效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实现执法手段科学化、执法监察信息化、执法工作标准化。
┌───────────────────────────┐
│ 专栏2:提高安全生产监管执法能力 │
│ 加强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政府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管│
│机构、执法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研究探索安全生产监管人员│
│和从业人员相适宜的配备比例。配置和补充与安全生产监管执│
│法任务相适应的专用执法车辆、现场安全检查及作业场所职业│
│危害监督检查仪器仪表、事故调查取证分析设备、安全监管人│
│员个人防护装备等。 │
└───────────────────────────┘
(二)建立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
加强本市应急救援基础性工作。建立市和区、县安全生产应急指挥部,建设完善应急指挥系统,加强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开展事故预防预警工作,组织、指挥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抢险,提高事故处置能力,形成组织有序、反应灵敏、运转高效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有效应对突发生产安全事故。建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培训、演练场所,添置满足应急救援需求的装备器材,定期开展应急救援演练,提高专业救援队伍应急救援抢险能力。
各区县要结合本地区安全生产工作实际,建立区县级应急抢险救援专业队伍,救援范围要覆盖本辖区内的高危行业和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的领域。
┌───────────────────────────┐
│ 专栏3: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 │
│ 重点抓好12支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的能力建设。各│
│支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应根据应急救援的需要,强化专业技能培│
│训。在矿山、建筑、危险化学品、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12支│
│市级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要发挥主力军作用。12支市级应急│
│救援队伍没有覆盖的行业(领域),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根据│
│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建立本行业(领域)应急救援队伍,配│
│备专业抢险救援器材及必要的抢险物资,定期开展应急救援 │
│演练。 │
└───────────────────────────┘
生产经营单位要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特点,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者配备专兼职应急救援人员,或者委托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供救援服务。各类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健全完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应急救援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和实战演练,切实提高本单位安全生产应急反应能力和抢险能力。
(三)建设安全生产信息管理平台
┌───────────────────────────┐
│ 专栏4:信息化建设 │
│ 建立和完善应急救援预案数据库、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
│数据库、行政执法统计数据库、生产安全事故档案数据库、抢│
│险救灾资源数据库、重大危险源数据库、安全生产专家数据 │
│库、危险化学品数据库、特种设备数据库等数据库和科技项目│
│远程申报系统。建设安全生产许可信息化管理系统、安全生产│
│行政执法检查信息化系统、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信息系统、生│
│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系统、调度与统计系统、安全生产计算机│
│化考试系统、中介机构管理系统和科技项目管理等系统,进一│
│步完善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政府门户网站,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工│
│作,提高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 │
└───────────────────────────┘
广泛利用现代通讯、信息网络等先进技术,建立灵敏高效、反应快捷、运行可靠的北京市安全生产信息管理体系,及时掌握本市安全生产动态,提高安全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建立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市政府、市安全生产委员会有关成员单位及各区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连接的信息系统,市和区县安全生产委员会成员单位之间逐步实现信息畅通、资源共享。推动生产经营单位建立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四)加强安全生产法制建设
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
北京市安全生产条例》为核心,制定行业安全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等配套的地方法规、规章。完善煤矿、非煤矿山企业、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和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相关管理办法,针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需要,适时制定指导性、操作性强的规范性文件。
(五)深化重点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