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七)健全法规,完善制度,加大执法力度
  坚持落实地质灾害防灾责任制度、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制度、地质灾害调查制度、地质灾害预报制度、地质灾害限期防治制度、汛期三查制度、险情巡视制度、值班制度、灾情速报制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和建设工程与配套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三同时”等制度。加快出台《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条例》。
  加强执法检查和行政监察,对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诱发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将依法追究责任。
  (八)坚持科技进步与创新,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领域的综合性工作。为提高我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必须坚持科技进步与创新,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科研单位与院校技术力量,实行“产学研”相结合,组织科技攻关,加强对我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测预报、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及我市地质灾害防治中存在的其他关键性技术问题的专项研究。
  (九)强化责任追究和奖励制度
  对没有按规定履行职责的有关责任单位和个人,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视其情节,追究有关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
  为鼓励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区县(自治县、市)可对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评定并予以表彰和奖励。

  附件1:
  重庆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及防治对策一览表


┌────┬────────┬─────┬───────────────────────┬────┬────┬─────┬───────────┐
│ 分区及│  亚区名称  │ 亚区代号 │          分布位置          │ 面 积│ 灾 害│ 面发育 │    防治对策    │
│ 代号 │        │     │                       │ (k㎡) │点数(个)│ 密 度 │           │
│    │        │     │                       │    │    │ (个/k㎡)│           │
├────┼────────┼─────┼───────────────────────┼────┼────┼─────┼───────────┤
│    │长江干流重庆段地│     │                       │    │    │     │  1.完善群测群防  │
│    │质灾害高易发区 │Ⅳ(1下标) │主要分布于长江干流巫山至江津白沙沿岸地带。  │3723.46│  1880│ 0.5049 │           │
│    │        │     │                       │    │    │     │体系,加强监测预警, │
│    │        │     │                       │    │    │     │成立专门机构,明确各 │
│    ├────────┼─────┼───────────────────────┼────┼────┼─────┤           │
│    │乌江涪陵至彭水段│Ⅳ(2下标) │主要分布于乌江涪陵、武隆至彭水沿岸地带。   │ 815.32│  323 │ 0.3962 │级责任人,对危险区段 │
│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     │                       │    │    │     │开展经常性检查、巡  │
│    ├────────┼─────┼───────────────────────┼────┼────┼─────┤           │
│地质灾害│三汇—皮家山地质│     │                       │    │    │     │查,暴雨期间发现险  │
│高易发区│灾害高易发区  │Ⅳ(3下标) │合川市三汇镇川渝铁路内侧至北碚区皮家山一带。 │ 130.26│  22 │ 0.1689 │           │
│    │        │     │                       │    │    │     │情,应及时撤离危险区 │
│    │        │     │                       │    │    │     │内人员,尽量避免造成 │
│    ├────────┼─────┼───────────────────────┼────┼────┼─────┤           │
│ (Ⅳ) │万盛—南天地质灾│Ⅳ(4下标) │万盛区丛林、南桐、南天等地。         │ 140.49│  63 │ 0.4484 │人员伤亡。      │
│    │害高易发区   │     │                       │    │    │     │  2.强化预防措施, │
│    ├────────┼─────┼───────────────────────┼────┼────┼─────┤           │
│    │新枞—城口地质灾│     │                       │    │    │     │防止人为地质灾害的  │
│    │害高易发区   │Ⅳ(5下标) │城口县新枞、黄溪、明月、葛城镇等地。     │ 301.47│  78 │ 0.2587 │发生,在矿产资源开发 │
│    │        │     │                       │    │    │     │及工程建设活动过程  │
│    ├────────┼─────┼───────────────────────┼────┼────┼─────┤           │
│    │巫溪白鹿—城厢地│Ⅳ(6下标) │巫溪县大宁河沿岸白鹿、西宁、宁厂、城厢镇等地。│ 190.13│  64 │ 0.3366 │中必须明确开发建设  │
│    │质灾害高易发区 │     │                       │    │    │     │单位防治地质灾害的  │
├────┼────────┼─────┼───────────────────────┼────┼────┼─────┤           │
│    │潼南南—大足西地│Ⅲ(1下标) │潼南县南部卧佛、五桂、大足县西部天山、铁山、 │    │    │     │责任和义务,并对灾害 │
│    │质灾害中易发区 │     │宝顶以及荣昌西部吴家、清流等地。       │ 704.12│  53 │ 0.0753 │的防治情况进行严格  │
│    ├────────┼─────┼───────────────────────┼────┼────┼─────┤的检查与监督。    │
│    │大足东—荣昌南地│Ⅲ(2下标) │铜梁县土桥、大足东万古玉龙以及荣昌南部广顺、 │ 827.87│  51 │ 0.0616 │  3.加强监督管理, │
│    │质灾害中易发区 │     │清江、双河等地。               │    │    │     │继续推行建设用地地  │
│    │        │     │                       │    │    │     │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  │
│地质灾害│        │     │                       │    │    │     │度,加大对破坏地质环 │
│中易发区├────────┼─────┼───────────────────────┼────┼────┼─────┤境的不合理采矿的执  │
│  (Ⅲ)│华蓥山帚状构造地│     │分布于华蓥山帚状弧形构造分布区域,即合川市东 │    │    │     │法力度,基本建设论证 │
│    │质灾害中易发区 │Ⅲ(3下标) │部三汇至北碚、沙坪坝歌乐山、铜梁西泉至永川、 │2900.65│  263 │ 0.0907 │中的地质环境评价,必 │
│    │        │     │璧山至江津长冲以及渝北区西北地带。      │    │    │     │须纳入基本建设程序。 │
│    │        │     │                       │    │    │     │           │
│    ├────────┼─────┼───────────────────────┼────┼────┼─────┤  4.对稳定性差、  │
│    │黄印—统景地质灾│Ⅲ(4下标) │渝北区黄印、统景至石坪一带。         │ 320.44│  27 │ 0.0843 │险情重的重大地质灾  │
│    │害中易发区   │     │                       │    │    │     │           │
│    ├────────┼─────┼───────────────────────┼────┼────┼─────┤害隐患点尽快落实综  │
│    │梁平西—渝北东地│Ⅲ(5下标) │梁平西部虎城、袁驿、垫江西、长寿西以及渝北东 │    │    │     │           │
│    │质灾害中易发区 │     │部大盛、张关等地。              │1104.26│  145 │  0.1313│合防治措施。     │
│    │        │     │                       │    │    │     │           │
└────┴────────┴─────┴───────────────────────┴────┴────┴─────┴───────────┘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