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渝府发[2006]61号)


各区县(自治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
  为了切实做好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因地质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将《重庆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六年六月六日

  重庆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市2006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和《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第115号)规定,结合《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4-2015年)》、2005年全市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及落实情况,特制订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及原则
  (一)目标任务
  我市今年地质灾害防治的目标任务是: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法规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使管理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推进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及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系统建设,提高全市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处置能力;逐步建立健全全市地质灾害气象预测预报系统,做好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及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加强对三峡库区和重点区域以及重大灾害点的防治工作,对纳入规划以及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地质灾害点进行综合防治。
  (二)工作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统一领导,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管理,科学防治的工作原则;
  2.采用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工作原则;
  3.坚持“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参与治理”的工作原则。
  二、全市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一)2005年地质灾害发生情况
  2005年,我市共发生地质灾害596处,其中滑坡 488处,崩塌90处,泥石流8处,地面塌陷10处。2005年我市因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共36人(其中死亡18人),直接经济损失6946.14万元。与2004年相比,2005年突发性地质灾害发生数量下降了66.5%,伤亡人数下降了72.1%,成功预报了16起,避免人员伤亡604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400.5万元。
  (二)200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完成情况
  对纳入治理规划的合川市马马岩危岩(II期)、万州区恒河乡磨子岩危岩、开县麻柳乡危岩、潼南县文景山危岩带、云阳县长洪镇青云危岩滑坡等5个项目及合川市重棉四厂危岩滑坡、开县正坝滑坡、北碚区西山坪劳教所七大队滑坡、西山坪劳教所八大队滑坡、丰都县三建乡滑坡等开展了综合治理。
  (三)200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1.有的区县(自治县、市)未建立地质灾害专项防治资金;
  2.有的区县(自治县、市)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难以适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
  3.个别区县(自治县、市)尚未完成全面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
  4.有的区县(自治县、市)各类统计报表存在填报不及时、数据不准确或不规范以及多报、误报、漏报地质灾害等问题;
  5.群测群防中存在体系建设不完备、监测工作落实不到位以及监测点缺乏系统的监测记录等问题;
  6.地质灾害信息系统还未完全建立。
  三、2006年全市地质灾害预测
  (一)诱发因素预测
  在总结以往地质灾害发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我市地质背景条件分析,可预测今年我市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将仍以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为主,其次为地震。
  1.降雨诱发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据市气象局天气预测,我市全年平均气温17℃-18℃,东南部16℃左右,大部正常;年降水量900- 1200毫米,正常到略偏少。主汛期6-8月降水量450-550毫米,正常到略偏少,东北部略偏多。
  2.地震诱发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据市地震局地震灾害预测,今年我市地震活动水平将高于2005年,渝东、渝南及渝西的少部分地区存在强感地震活动的可能,因此应注意预防这些地区诱发地质灾害。
  3.人类工程活动诱发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从我市城市、交通及采矿等工程建设活动强度上分析,随着主城区、三峡库区沿江城镇、重要公路沿线及采矿区等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的增加,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和发生的强度也将进一步增加。同时,我市农村地区建房基本未考虑周边地质环境条件,普遍存在选址不当、缺乏完善的排水设施、对斜边坡进行不合理开挖与加载等问题,故仍将频繁地发生地质灾害。
  (二)重点防范期预测
  我市地质灾害的发生受降雨影响十分明显,地质灾害大多发生在汛期和三峡水库蓄水期间。每年汛期当降雨时间较长并伴随多次连续大暴雨时,各类地质灾害尤其是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明显增多,这说明诱发影响我市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是暴雨的频率和强度,另外,今年汛后三峡水库将蓄水至156米水位,沿江地区地下水动态特征因水库蓄水而发生改变,必然会对沿江库岸及崩滑体的稳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应以汛期作为重点防范期,三峡库区全年均为重点防范期。
  同时,不合理的工程活动是我市地质灾害诱发的又一重要因素,而且一旦成灾,危害性极大。因此,对地质环境破坏强烈的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应以整个施工期作为重点防范期。由于地质灾害不完全由降雨所诱发,具有不确定性,其中又以崩塌及人类工程活动所诱发的地质灾害最为典型。因此,对地质灾害的防治在非汛期同样不能有丝毫懈怠。
  (三)重点防范区预测
  根据我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布特点,结合我市 2005年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规律、2006年度降雨、地震趋势预测及各地区人类工程活动特点,预计我市今年可能发生较大地质灾害需重点防范的区域如下:
  1.长江三峡库区滑坡、崩塌及塌岸高发区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